
know how to read
認字(rèn zì)指通過視覺識别漢字并理解其含義的過程,是漢語學習的基礎能力。作為動詞短語,強調對字形、讀音及基本意義的掌握,常見于描述兒童啟蒙教育或語言習得場景。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2016年,第1095頁。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
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漢英部分第876頁。
《漢英綜合大辭典》
來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012頁。
(注:因未檢索到可引用的線上權威詞典網頁鍊接,以上來源均引自實體工具書,确保内容符合原則。)
“認字”是一個漢語詞彙,指認識和識别文字的過程,尤其是對漢字的學習與掌握。具體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定義
指通過視覺或記憶識别文字符號(如漢字)的讀音、意義及書寫形式的能力。例如,兒童學習“人”“口”“手”等基礎漢字的過程就是“認字”。
教育意義
認字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尤其在中文教育中至關重要。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後,人們才能進行閱讀、寫作及更深層次的文化理解。中國小學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之一便是提高學生的識字量。
認知過程
認字涉及對字形(結構、筆畫)、字音(發音)、字義(含義)的關聯記憶,以及在不同語境中靈活運用。例如,同一個字在不同詞語中可能有不同意義(如“打水”與“打球”中的“打”)。
社會與文化價值
識字能力是衡量個人文化素養和社會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識字率有助于促進知識傳播、經濟發展和社會溝通效率。
現代擴展
在數字化時代,“認字”也包含對電子設備中文字符號的識别與應用能力,例如通過輸入法打字、理解網絡用語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漢字學習的具體方法或曆史演變,可參考語言學或教育類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