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rtificial dentition
manpower; manual work
【計】 aritificial
【經】 labour
【醫】 dentia; dentition; denture
人工牙列(Artificial Dentition)指通過醫學手段制作的替代天然牙齒功能的口腔修複體,用于恢複患者的咀嚼、發音及面部形态。其核心作用在于重建咬合關系并彌補牙列缺損,可分為全口義齒、局部義齒和種植體支持義齒三種類型。
從專業術語構成分析,"artificial"強調人工制造屬性,"dentition"源自拉丁語"dentitio",指牙齒的排列與生長狀态。現代牙科學中,人工牙列需滿足生物相容性、力學適配性和美學協調性三大标準,材料多采用高分子樹脂、陶瓷或钛合金複合材料。
根據中華口腔醫學會臨床指南,人工牙列的適應症包括:
美國牙科協會(ADA)建議每5-7年需進行義齒重新襯墊,以應對口腔組織的生理性改變。臨床數據顯示,種植體支持式人工牙列的10年存留率可達94.6%,顯著高于傳統活動義齒。
人工牙列是指通過人工牙(假牙)替代缺失的天然牙後,按照一定順序、方向和位置排列形成的弓形結構,旨在恢複牙齒功能與形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人工牙列由人工牙構成,人工牙是義齒中代替缺失自然牙的部分,主要用于恢複咀嚼功能、發音及面部外形。常見材料包括塑料牙、瓷牙、金屬面牙等()。
正常牙列呈弓形,上颌牙列寬約55mm、長約50mm,下颌寬約52mm、長約41mm。人工牙列需模拟這一形态以適配口腔結構()。
人工牙列是口腔修複中的核心概念,綜合了材料學、生物力學和臨床醫學知識。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病例或技術細節,可參考專業文獻或臨床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