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rtificial radioactivity
manpower; manual work
【計】 aritificial
【經】 labour
emanate from; emit; radiate; ray; shed
【化】 emit; radiate; radiation
【醫】 actino-; radiate; radiation; radio-
phenomenon; appearance
【化】 phenomenon
【醫】 phenomenon
【經】 phenomenon
人工放射現象(Artificial Radioactivity)指通過人為幹預手段使穩定原子核轉變為放射性同位素的過程。該現象由法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和伊雷娜·約裡奧-居裡于1934年首次實現,其核心原理是通過高能粒子轟擊穩定原子核,使其轉變為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從核反應角度分析,典型過程可表示為: $$ ce{^{A}{Z}X + ^{1}{0}n -> ^{A+1}{Z}X^{*} -> ^{A+1}{Z}Y + beta^- + overline{ u}}$$ 其中中子轟擊使原子核進入激發态,隨後發生β衰變。這種技術突破使人類首次實現放射性元素的人工制備。
主要應用領域包括: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技術報告指出,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産需嚴格遵循輻射防護标準,目前全球已有200餘種人工放射性核素應用于各領域。
參考文獻: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35, The Nobel Foundation "Artificial Radioactivity" in Encyclopedia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sevier IAEA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 SSG-46, 2022 Edition
人工放射現象是指通過人為核反應産生放射性核素的過程及其特性。以下從定義、發現、産生方式、應用及與天然放射性的區别進行分點說明:
定義與發現
人工放射性指通過核反應人工制造的放射性核素所表現出的放射性。1934年,法國科學家約裡奧-居裡夫婦首次實現這一現象,他們用钋釋放的α粒子轟擊鋁箔,通過核反應生成放射性磷-30()。這一發現标志着人類首次掌握人工制造放射性物質的能力。
産生方式
主要通過核反應堆、加速器等設備實現。例如:
應用領域
人工放射性核素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
與天然放射性的區别
安全與監管
盡管人工放射性應用廣泛,但其輻射需嚴格管控。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等組織對核技術應用制定安全标準,防止輻射洩漏()。
總結來看,人工放射現象是人類主動改造物質原子核的成果,其科學價值與實用意義在核能、醫療等領域持續發揮關鍵作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