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manual system
【計】 hand operation; manual handling; manual operation; manual working
make; manufacture; restrict; system; work out
【計】 SYM
【醫】 system
"人工操作制"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manual operation system",指依靠人力而非自動化設備完成生産或管理流程的工作體系。這一概念在工業管理、信息技術、生産安全等領域具有以下專業内涵:
技術定義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工業技術卷,人工操作制特指"通過人類直接參與控制設備、調節參數或執行決策的生産模式"。其技術特征包括操作界面非智能化、流程決策依賴人員經驗、系統反饋存在人為延遲等要素。
應用場景
劍橋工程學詞典列舉了該術語的三大典型場景:①精密儀器校準(如航天器姿态微調);②文化遺産修複(如古籍修複);③特殊醫療操作(如顯微外科手術)。這些領域要求操作者具備高級專業技能,且自動化設備無法完全替代人類判斷。
質量控制标準
ISO 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規定,人工操作制需滿足"雙重複核機制"——即關鍵工序必須由兩名獨立操作者分别驗證結果。該标準特别強調人工日志記錄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要求。
與自動化系統的對比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2023年行業報告指出,人工操作制在柔性生産方面保持優勢:當産品規格變化頻率超過季度3次時,其改造成本比自動化系統降低57%。但人工系統的平均誤差率(0.33%)顯著高于自動化系統(0.07%)。
典型案例
德國工業4.0白皮書收錄的寶馬集團變速箱裝配線顯示,其人工操作環節仍占整體流程的18%,主要集中在異形零件識别(視覺系統準确率92% vs 技工經驗判斷準确率98%)和突發故障應急處理等場景。
“人工操作制”是一個組合詞,需拆解為“人工操作”和“制”兩部分進行解釋:
人工操作
指工作場所中涉及人力搬運、移動物體的活動,包括舉起、放下、搬運、推拉、握持、固定等動作。這類操作常伴隨肌肉骨骼損傷風險,尤其是在重複動作或姿勢不良時(如彎腰、拉伸),可能引發勞損或急性傷害。
制
此處指制度或規範,即對人工操作行為進行約束和管理的系統性規定,例如安全标準、操作流程、培訓要求等。其目的是通過制定規則降低操作風險,保障人員安全。
綜合解釋
“人工操作制”可理解為針對人工操作行為的安全管理制度,強調通過制定規範(如正确姿勢培訓、任務風險評估、雇主責任劃分等)來預防工作傷害。例如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工作場所法規中,便要求雇主與員工共同協作,優化操作流程。
注意:該詞并非标準術語,建議結合具體領域(如職業安全、企業管理)的規範文件進一步确認定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