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tropical swelling
torrid zone; tropic
【醫】 torrid zone
swelling; turgescence
【醫】 boss; onco-
熱帶腫(Tropical Elephantiasis)是淋巴絲蟲病的晚期臨床表現,主要流行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該疾病由班氏絲蟲、馬來絲蟲等寄生蟲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其特征為局部皮膚和皮下組織異常增厚,常見于下肢、外生殖器等部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被忽視的熱帶病報告》,淋巴絲蟲病全球累計感染人數超過1.2億,其中約25%患者會發展為慢性熱帶腫。這種不可逆的病理改變源于寄生蟲阻塞淋巴系統,導緻富含蛋白質的淋巴液在組織間隙積聚,引發纖維化和角蛋白沉積。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臨床指南指出,診斷需結合:
最新研究顯示,使用多模态成像技術(如高頻超聲和磁共振淋巴造影)可精準評估淋巴管損傷程度。國際抗淋巴絲蟲病聯盟(GAELF)建議采取大規模藥物幹預結合病媒控制策略,已在50餘個國家取得顯著防治效果。
“熱帶腫”是羅阿絲蟲病的别稱,屬于一種寄生蟲感染疾病,具體解釋如下:
熱帶腫(即羅阿絲蟲病)是由羅阿絲蟲寄生在人體皮下組織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該病的唯一宿主是人類,傳染源為已感染者,通過中間宿主斑虻(僅在白天叮咬人)傳播。
感染後,寄生蟲在皮下組織内移行,引發局部炎症反應和免疫應答,導緻腫脹。部分病例可能伴隨發熱、頭痛、乏力等全身症狀。
主要流行于非洲熱帶雨林地區,與斑虻的分布密切相關。預防措施包括避免白天被虻叮咬、使用驅蟲劑等。
注:若需更詳細的治療或診斷信息,建議參考醫學專業文獻或咨詢感染科醫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