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opical fish
熱帶魚(tropical fish)在漢英詞典中定義為原産于赤道附近溫暖水域的觀賞性魚類,其生存水溫需常年保持在20-30℃之間。這類生物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硬骨魚綱(Osteichthyes),主要栖息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東南亞湄公河流域及非洲剛果河流域的淡水生态系統。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魚類學術語數據庫,熱帶魚包含超過2000個物種,其中霓虹燈魚(Paracheirodon innesi)、孔雀魚(Poecilia reticulata)和神仙魚(Pterophyllum scalare)構成全球水族市場的三大主流品種。美國國家水族館的研究數據顯示,成功飼養需維持水體pH值在6.5-7.5之間,并配備高效生化過濾系統。
在生态保護層面,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收錄的578種熱帶觀賞魚中,有23%因過度捕撈面臨生存威脅,該數據源自世界魚類數據庫(FishBase)2024年度監測報告。
熱帶魚是原産于熱帶或亞熱帶水域的觀賞性魚類總稱,其定義和特點可從以下方面綜合闡述: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及東南亞淡水水域。部分品種經人工馴化後適應淡水環境,如原産于海洋的品種。
分類範疇
觀賞性
以體态優美、鳍形奇異、色澤鮮豔著稱,如孔雀魚的絢麗尾鳍、神仙魚的優雅身形。
生态習性
偏好弱酸性軟水,適宜水溫20-30℃,需光照充足且水質穩定。多數品種膽小群居,少數如鬥魚具有攻擊性。
典型代表
常見淡水品種包括孔雀魚、紅綠燈魚、神仙魚等;海水品種如小丑魚、蝴蝶魚等。
人工培育
通過雜交和定向選育,衍生出超過2000種人工改良品種,如血鹦鹉等。
在中文語境中,“熱帶魚”有時被用作成語,比喻與環境格格不入的個體,但此用法屬于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熱帶魚既是生物學分類概念,也是觀賞魚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定義需結合科學分類與日常使用習慣綜合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