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蟲豆素英文解釋翻譯、驅蟲豆素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chrysarobin
分詞翻譯:
驅的英語翻譯:
drive; order to
蟲的英語翻譯:
bug; insect; worm
【醫】 bug; vermi-; vermin; worm
豆素的英語翻譯:
legumin
專業解析
驅蟲豆素(Chrysarobin)是一種天然存在的有機化合物,主要從豆科植物柯桠樹(Andira araroba)的心材中提取,或由地衣酸(如苦黑茶漬素)化學還原制得。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 基本定義與英文對應
- 中文名: 驅蟲豆素
- 英文名: Chrysarobin
- 化學名: 1,8-二羟基-3-甲基-9,10-蒽二酮 (1,8-Dihydroxy-3-methyl-9,10-anthracenedione) 或 1,8-二羟基-3-甲基蒽醌 (1,8-Di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
- 漢英詞典釋義核心: 指一種從柯桠木中提取的黃色結晶粉末,曆史上主要用于治療皮膚病(如牛皮癬)和作為驅蟲劑。
二、 來源與化學性質
- 主要來源: 傳統上從生長于南美(尤其是巴西)的豆科植物柯桠樹(Andira araroba)的木材裂隙中收集的粉末(稱為Goa powder或Araroba powder)中提取獲得。
- 化學本質: 是蒽醌衍生物。純淨的驅蟲豆素呈黃色至黃褐色結晶或粉末狀。
- 重要關系: 驅蟲豆素在化學結構上與地蒽酚(Dithranol / Anthralin)非常接近,後者是其更純淨、刺激性更小的合成衍生物,現已成為治療銀屑病(牛皮癬)的标準藥物之一。驅蟲豆素可視為地蒽酚的前體或粗制品。
三、 主要用途與應用領域
- 皮膚病治療(曆史及局部應用):
- 過去曾廣泛用作外用藥物治療銀屑病(牛皮癬)、慢性濕疹、癬病(如體癬、足癬) 和寄生性皮膚病。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表皮細胞過度增殖和角質形成。
- 因其對皮膚和粘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可引起紅腫、灼痛,且能使皮膚、衣物染成紅紫色,現代臨床已很大程度上被其衍生物地蒽酚或其他更安全有效的藥物(如皮質類固醇、維生素D3衍生物)所取代。
- 驅蟲作用(名稱來源):
- 名稱中的“驅蟲”反映了其傳統用途之一,即用于驅除或治療寄生蟲感染(如疥瘡)。其藥理作用可能與其對寄生蟲的毒性有關。
- 其他用途: 在工業上曾少量用作染料中間體。
四、 安全性與注意事項
- 刺激性: 對皮膚和眼睛有顯著刺激性,接觸可引起炎症反應。
- 染色性: 能使皮膚、指甲、頭發和衣物染成棕色或紫色,且難以洗去。
- 毒性: 誤服有毒,可引起嚴重的胃腸道刺激和腎髒損害。
- 現代地位: 由于其顯著的副作用和刺激性,純淨的驅蟲豆素已很少在現代主流醫學中作為一線藥物使用,其地位已被地蒽酚等改良藥物取代。
權威參考資料:
- 《默克索引》(The Merck Index) - 權威的化學品、藥品和生物制品百科全書,提供驅蟲豆素的化學信息、來源、用途和安全數據。 (标準參考工具書)
- 《馬丁代爾藥物大典》(Martindale: The Complete Drug Reference) - 綜合性藥物參考書,涵蓋驅蟲豆素的曆史用途、藥理作用及現代相關藥物(如地蒽酚)的信息。 (标準藥學參考書)
- PubChem (Chrysarobin) -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提供的開放化學數據庫,提供驅蟲豆素的化學結構、性質、相關生物活性及安全信息摘要。 (線上化學數據庫)
- 皮膚病學教科書(如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 - 權威皮膚病學著作,會提及驅蟲豆素在銀屑病等皮膚病治療中的曆史角色及其被地蒽酚替代的情況。 (專業醫學教材)
網絡擴展解釋
驅蟲豆素是一種化學物質,其英文名稱為chrysarobin。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驅蟲豆素是從植物(如柯桠樹)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屬于蒽醌類衍生物。它在傳統醫學和工業中主要用于驅蟲或抗寄生蟲用途,例如治療皮膚感染或寄生蟲相關疾病。
2.化學性質與用途
- 化學結構:主要成分為羟基蒽醌類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真菌和抗炎特性。
- 應用領域:曆史上曾用于治療皮膚病(如銀屑病、濕疹)和寄生蟲感染,但因可能引起皮膚刺激,現代應用已逐漸減少。
3.語言與翻譯
- 中文名稱:驅蟲豆素(拼音:qū chóng dòu sù)。
- 其他譯名:柯桠素(與英文名“chrysarobin”音譯相關)。
4.注意事項
該物質需謹慎使用,過量或長期接觸可能導緻皮膚紅腫、過敏反應等副作用。建議在專業指導下使用相關藥物。
如需更詳細的化學性質或現代醫學應用,可參考藥理學或化學專業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