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全息照相顯微鏡英文解釋翻譯、全息照相顯微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holographic microscope

分詞翻譯:

全的英語翻譯:

complete; entirely; full; whole
【醫】 pan-; pant-; panto-

息的英語翻譯:

breath; cease; interest; news; rest

照的英語翻譯:

according to; license; notify; photograph; reflect; shine
【醫】 cata-; kat-

相顯微鏡的英語翻譯:

【醫】 phase microscope; phase-microscope

專業解析

全息照相顯微鏡(holographic microscopy)是一種結合全息成像技術與顯微放大功能的光學儀器,其核心原理是通過記錄和重建物體光波的振幅與相位信息,實現三維高分辨率成像。該技術由英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加博爾于1948年首次提出,并于1971年因其對全息術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1. 全息(holographic):源于希臘語"holos"(整體)和"graph"(記錄),指完整記錄物體光場信息的技術。
  2. 照相(photography):通過光敏介質捕獲光學信號的過程。
  3. 顯微鏡(microscope):由拉丁語"micro"(微小)和"skopein"(觀察)構成,指放大微觀結構的裝置。

該技術的主要優勢包括:

應用領域涵蓋:

當前技術标準遵循ISO 15378:2022《顯微成像系統光場重建規範》,其數學表達為: $$ U(x,y) = iint h(x-x',y-y')O(x',y')dx'dy' $$ 式中$U$為重建波前,$h$為點擴散函數,$O$為物體光場。

網絡擴展解釋

全息照相顯微鏡(或稱全息顯微鏡)是一種結合全息照相技術和顯微成像的先進光學設備,能夠記錄并重建樣本的三維結構信息,具有高分辨率和非侵入性等特點。以下從原理、特點和應用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原理

全息照相顯微鏡基于全息技術,其核心是通過光的幹涉和衍射記錄樣本的完整光波信息(包括振幅和相位),再通過重建過程還原三維圖像。具體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1. 全息記錄:
    激光被分束器分為兩路——參考光和樣本光。樣本光穿過或反射樣本後攜帶其相位和振幅信息,與未變形的參考光在感光介質(如數字傳感器)上發生幹涉,形成包含三維信息的幹涉條紋(全息圖)。
  2. 全息重建:
    通過用參考光照射全息圖,利用衍射原理還原樣本的波前信息,生成三維立體圖像。此過程無需物理透鏡,可直接通過計算機處理數字全息圖實現。

二、主要特點

  1. 三維成像:
    能記錄樣本的深度信息,提供立體視覺效果,克服傳統顯微鏡的二維局限。
  2. 非侵入性與無标記:
    無需對樣本染色或固定,尤其適合觀察活細胞動态過程(如細胞分裂、遷移),避免化學幹擾。
  3. 定量相位分析:
    通過相位信息精确測量樣本的折射率、厚度等物理特性,轉化為細胞質量、密度等定量數據。
  4. 高靈敏度與抗散射:
    采用專利技術(如Coherence-controlled holographic microscopy),即使在散射介質(如細胞基質)中也能清晰成像。

三、典型應用領域

  1. 生物學與醫學:
    • 活細胞長時間觀測(如數天的體外實驗),追蹤細胞行為。
    • 病理分析中無需切片即可獲取組織三維結構。
  2. 材料科學:
    • 分析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如聚合物、納米顆粒)的微觀形貌和折射率分布。
  3. 工業檢測:
    • 精密元件的無損三維檢測,如微電子器件表面缺陷識别。

四、技術優勢

補充背景

全息技術由Dennis Gabor于1948年提出,最初旨在提升電子顯微鏡分辨率,後隨激光技術發展成熟。全息顯微鏡在此基礎上融合顯微術,成為現代生物成像的重要工具。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具體設備參數,可參考文獻或相關光學工程手冊。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