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去氫英文解釋翻譯、醛去氫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aldehyde dehydrogenase
分詞翻譯:
醛的英語翻譯:
【化】 aldehyde
【醫】 aldehyde
去氫的英語翻譯:
【醫】 dehydro-
專業解析
醛去氫(aldehyde dehydrogenation)是生物化學中的一個核心反應過程,指在醛脫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催化下,醛類化合物(R-CHO)氧化脫去兩個氫原子,生成相應羧酸(R-COOH)的反應。該過程是生物體内醛類物質解毒和能量代謝的關鍵步驟,尤其在乙醇代謝途徑中至關重要。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反應機制與生化意義
-
化學本質
醛去氫反應的通式為:
$$ce{R-CHO + NAD+ + H2O -> R-COOH + NADH + H+}$$
反應中醛基(-CHO)被氧化為羧基(-COOH),同時輔酶NAD⁺接受氫原子還原為NADH,釋放質子(H⁺)。此過程依賴醛脫氫酶的高效催化,需水分子參與。
-
生物學功能
- 乙醇代謝核心環節:乙醛(乙醇代謝中間體)經ALDH催化生成乙酸,避免乙醛蓄積導緻的細胞毒性(如飲酒後面部潮紅、肝損傷)。
- 解毒途徑:代謝甲醛、脂質過氧化産物等内源性/外源性醛類,維持氧化還原平衡。
- 能量供應:生成的NADH進入呼吸鍊産生ATP,乙酸可參與三羧酸循環。
二、酶學特性與分類
-
醛脫氫酶(ALDH)家族
人類基因組包含19個ALDH基因,根據底物特異性分為Ⅰ-ⅩⅤ型。例如:
- ALDH2:線粒體酶,主導乙醛氧化,亞洲人群常見功能缺失突變(ALDH2 rs671),導緻酒精不耐受。
- ALDH1A1:參與視黃酸合成,影響胚胎發育與細胞分化。
-
催化機理
酶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殘基親核攻擊醛基碳,形成硫半縮醛中間體,再經NAD⁺介導的氫負離子(H⁻)轉移完成氧化(圖1)。
三、臨床與健康關聯
-
疾病機制
ALDH功能障礙與多種疾病相關:
- 酒精依賴:ALDH2突變者飲酒後乙醛積累,誘發不適反應,降低酗酒風險。
- 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中,多巴胺代謝産生的DOPAL醛依賴ALDH清除,酶活性不足加劇神經元損傷。
- 癌症耐藥:腫瘤幹細胞高表達ALDH1A1,促進化療藥物代謝逃逸。
-
治療靶點
抑制特定ALDH亞型可增強放化療敏感性(如急性髓系白血病),而激活ALDH2則有望改善心血管氧化應激。
四、術語漢英對照與詞典釋義
中文術語 |
英文對應 |
詞典定義 |
醛去氫 |
aldehyde dehydrogenation |
醛類在脫氫酶作用下氧化為羧酸的過程,伴隨NAD⁺還原為NADH。 |
醛脫氫酶 |
aldehyde dehydrogenase |
催化醛氧化脫氫的酶家族,廣泛分布于肝髒、角膜等組織,具底物多樣性。 |
乙醛脫氫酶 |
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
特指代謝乙醛的ALDH亞型(如ALDH2),遺傳多态性影響酒精代謝能力。 |
參考文獻
-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Aldehyde Dehydrogenase Pathway. PubChem Compound Summary.
- Koppaka V. et al. (2012). Aldehyd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Pharmacological Reviews, 64(3):520-539.
- Li H. et al. (2009). Genetic Association of ALDH2 with Alcohol Dependence. Human Genetics, 126(6):843-852.
- Marchitti S.A. et al. (2008). ALDH Enzymology.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178(1-3):49-56.
- Wey M.C. et al. (2012). Neurodegeneration and ALDH.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123(Suppl 2):45-53.
- Singh S. et al. (2015). ALDHs in Cancer Therapy Resistance. Stem Cell Reviews, 11(2):310-322.
網絡擴展解釋
“醛去氫”是醛類化合物在氧化反應中發生的一種化學過程,具體指醛分子中的醛基(-CHO)結構失去氫原子,進而生成羧酸(-COOH)的反應。以下是詳細解釋:
1.反應機理
醛基(R-CHO)中的C-H鍵斷裂,氫原子被移除(去氫),同時氧原子加入,形成羧酸基團(R-COOH)。例如,乙醛(CH₃CHO)氧化為乙酸(CH₃COOH)時,醛基中的C-H鍵斷裂,羟基(-OH)取代氫原子,并與原有的羰基(C=O)結合形成羧酸。
2.反應條件
醛的氧化通常需要氧化劑:
- 強氧化劑:如酸性高錳酸鉀(KMnO₄/H⁺)、酸性重鉻酸鉀(K₂Cr₂O₇/H⁺),直接氧化醛為羧酸。
- 弱氧化劑:如銀氨溶液(Tollens試劑)或斐林試劑(Fehling試劑),在溫和條件下将醛氧化為羧酸鹽(需酸性水解得羧酸)。
3.與還原反應的對比
- 還原反應:醛加氫(如催化加氫)生成醇(R-CH₂OH),此時羰基(C=O)雙鍵打開,加入兩個氫原子。
- 氧化反應:醛去氫并加氧生成羧酸,體現醛基的氧化性。
4.應用與鑒别
醛基的去氫氧化特性常用于鑒别醛類化合物。例如:
- 銀鏡反應:醛與銀氨溶液反應生成銀鏡(羧酸鹽中間産物)。
- 酮類無此反應:酮不含醛基中的α-H,無法被弱氧化劑氧化,因此可區分醛和酮。
“醛去氫”是醛氧化成酸的核心步驟,本質是醛基中C-H鍵斷裂并引入氧原子。這一反應體現了醛的還原性(易被氧化)和官能團的轉化規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