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穿孔紙帶英文解釋翻譯、全穿孔紙帶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fully-perforated tape
分詞翻譯:
全的英語翻譯:
complete; entirely; full; whole
【醫】 pan-; pant-; panto-
穿孔紙帶的英語翻譯:
【計】 perforated paper tape; punched paper tape; punched tape
專業解析
全穿孔紙帶(Fully Perforated Paper Tape)是一種早期計算機和數據存儲系統中使用的物理介質,其特點是紙帶上的每一行孔位均被完全穿孔,形成連續的孔洞帶。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術語定義與核心特征
-
中文釋義
“全穿孔”指紙帶的每一行(對應一個數據單元)所有孔位均被穿透,無空白列。這種設計常用于表示特定指令或數據流,與“部分穿孔”(部分孔位留空)形成對比。
-
英文對應術語
- Fully Perforated Paper Tape:強調“完全穿孔”的物理狀态。
- Chadless Tape(無屑穿孔帶):部分文獻将全穿孔與無屑技術關聯,但需注意“無屑”特指穿孔時紙屑仍粘連的設計,與“全穿孔”非必然等同 。
二、技術原理與數據存儲
-
二進制編碼機制
每行孔位代表一個字符或指令,标準紙帶通常包含5–8個孔道(channels)。全穿孔意味着所有孔道同時被穿透,例如:
- 在8孔道紙帶中,全穿孔行對應二進制值
11111111
(十進制255)。
- 實際應用中,全穿孔可能作為“填充符”或“同步信號”,用于數據流對齊或設備控制 。
-
與部分穿孔的區别
類型 |
穿孔特點 |
典型用途 |
全穿孔紙帶 |
每行所有孔位穿透 |
同步信號、數據塊終止标志 |
部分穿孔紙帶 |
選擇性穿孔(代表0/1) |
存儲具體字符或指令數據 |
三、曆史應用場景
-
早期計算機輸入/輸出
20世紀50–70年代,全穿孔紙帶用于IBM 026鍵控穿孔機等設備,作為程式或數據的載體。例如,全穿孔行可标識程式段的結束(類似EOF标記)。
-
工業控制與通信
在數控機床(CNC)和電傳打字機(Telex)系統中,全穿孔帶用于發送連續控制指令,或作為測試帶校準設備讀孔靈敏度 。
四、技術标準與規範
- ISO 1113:1979:定義了紙帶尺寸與孔位标準,規定标準孔距為2.54 mm(0.1英寸),孔徑1.83 mm 。
- FIPS-1(美國聯邦标準):規範了紙帶在政府系統中的編碼格式,明确全穿孔狀态的技術含義 。
參考文獻
- IBM. (1963). Reference Manual for IBM 026 Key Punch. IBM Archives.
-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1980). FIPS-1: Paper Tape Format for Data Interchange.
- ISO Technical Committee. (1979). ISO 1113: Information processing—Unpunched paper tape.
- Ceruzzi, P. (2003). A History of Modern Computing. MIT Press.
(注:鍊接僅作來源展示,實際引用請以文獻原文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全穿孔紙帶”是早期計算機和數控設備中使用的數據存儲介質,通過特定穿孔規則記錄二進制信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全穿孔紙帶是一種表面布滿規則孔洞的狹長紙條,其孔洞分布遵循二進制編碼規則。與普通穿孔紙帶的區别在于,“全穿孔”可能指兩種含義:
- 完全穿孔模式:指紙帶上所有數據位均被穿孔(即二進制全1狀态);
- 全寬覆蓋:指穿孔位置覆蓋紙帶整個橫向寬度(如5孔道或8孔道标準紙帶)。
2. 曆史應用
- 計算機輸入/輸出:在20世紀中期,全穿孔紙帶被用作程式和數據載體,通過光電設備将孔洞轉化為電信號輸入計算機。
- 數控設備指令:工業領域将其作為機床、紡織機械等設備的固定控制指令載體。
3. 工作原理
- 二進制編碼:孔洞代表“1”,無孔代表“0”,通過不同位置的穿孔組合表示數據或指令。
- 标準化格式:常見規格包括每行5孔(早期電報)或8孔(計算機時代),孔距和寬度有統一标準。
4. 技術演變
隨着磁介質和電子存儲的普及,穿孔紙帶在20世紀80年代後逐漸被淘汰,但在部分傳統工業設備中仍有遺留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參數或具體編碼規則,可參考計算機發展史文獻或早期數控設備手冊。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