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irregular intermittent malarial fever
不規則間歇瘧(Irregular Intermittent Malaria)是瘧疾的一種臨床表現形式,特指患者發熱周期不規律且伴隨間歇性發作的瘧疾類型。該術語在醫學領域主要用于描述由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 falciparum)感染引發的特殊熱型,其發熱周期可短至8-12小時,且無固定間歇規律。
核心特征解析:
病原體關聯
惡性瘧原蟲因其在紅細胞内發育不同步的特性,導緻患者體溫曲線呈不規則波動。這與間日瘧(48小時周期)和三日瘧(72小時周期)形成鮮明對比。
臨床表現
典型症狀包括:
診斷依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通過厚薄血塗片鏡檢瘧原蟲,或使用快速診斷試劑盒(RDTs)确認感染類型。
臨床意義
不規則發熱模式可能提示重症瘧疾風險,需警惕腦型瘧、急性腎衰竭等并發症。
參考資料:
“不規則間歇瘧”是瘧疾的一種臨床表現形式,特指發熱周期不固定、症狀發作間隔時間不規律的瘧疾類型。該術語與瘧原蟲種類密切相關,主要對應惡性瘧的特點。以下是詳細解析:
不規則間歇:指疾病發作的間歇期(即兩次發熱之間的間隔)長短不一,不同于間日瘧(48小時)、三日瘧(72小時)的規律性周期。惡性瘧原蟲在紅細胞内的繁殖周期不規則(約36-48小時),導緻發熱頻率紊亂。
發熱模式
伴隨症狀
類型 | 間歇期 | 發熱規律性 | 常見原蟲 |
---|---|---|---|
間日瘧 | 固定48小時 | 周期性寒戰-高熱-大汗 | 間日瘧原蟲 |
三日瘧 | 固定72小時 | 同上 | 三日瘧原蟲 |
不規則間歇瘧 | 不固定 | 持續或反複高熱 | 惡性瘧原蟲 |
此類瘧疾需通過血塗片鏡檢确認瘧原蟲類型(惡性瘧原蟲的環狀體和裂殖體形态特殊)。治療以青蒿素類藥物為主,因惡性瘧易引發腦型瘧等重症,需及時就醫。
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瘧原蟲的生物學特性,可參考權威醫學文獻或世界衛生組織(WHO)瘧疾防治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