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arity check bit
奇偶校驗位(Parity Bit)是數據通信領域中用于檢測傳輸錯誤的冗餘校驗位,其英文術語對應"parity bit"。該技術通過在數據單元末端添加一個二進制位,使得整個數據塊中"1"的總數保持奇性(奇校驗)或偶性(偶校驗)。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T V.42标準,這種單比特差錯檢測機制被廣泛應用于異步傳輸系統。
在具體實現中,發送端處理器會計算數據位中"1"的數量,若采用偶校驗則添加校驗位使總數為偶數,如數據字節"1011001"含4個"1",則校驗位設為0;若采用奇校驗則使總數變為奇數。接收端通過重新計算并比對校驗位判斷數據完整性。美國國家标準協會ANSI X3.28規範指出,該方法可有效檢測單比特翻轉錯誤,但在多比特錯誤場景下存在局限。
該技術主要應用于:
根據IEEE 802.3以太網标準補充文檔,奇偶校驗的誤碼檢測率在單比特錯誤時達到100%,但無法檢測雙比特錯誤,且不具備錯誤糾正能力。現代系統多采用更先進的CRC校驗作為替代方案,但在資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統中仍保留應用價值。
ITU-T V.42 Error correction procedures 《Data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William Stallings, Pearson第10版 ANSI X3.28 Communications Control Procedures IEEE 802.3 Clause 22.2.4 Frame Check Sequence 《Embedded Systems Design》Steven F. Barrett, Springer第3版
奇偶校驗位是數據通信和存儲中用于檢測傳輸錯誤的一種簡單機制。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在數據位後添加一個校驗位,使整個數據單元(包括校驗位)中"1"的個數保持奇數或偶數。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類型
工作原理 發送端根據數據位中"1"的個數計算校驗位:
例如數據1010001:
應用場景
局限性
現代系統更多使用CRC校驗、海明碼等更複雜的糾錯機制,但奇偶校驗因其簡單性仍在簡單通信協議和基礎硬件中廣泛應用。當檢測到校驗錯誤時,系統通常會要求重傳數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