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偶校驗符號英文解釋翻譯、奇偶校驗符號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parity check symbol
分詞翻譯:
奇偶的英語翻譯:
【計】 odd even
校驗符號的英語翻譯:
【計】 checking symbol
專業解析
奇偶校驗符號(parity check symbol)是數據通信與存儲中用于檢測傳輸或存儲錯誤的簡單機制,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增加一個冗餘位(稱為奇偶校驗位)使數據單元中“1”的總數保持奇或偶的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
中文術語:奇偶校驗符號(或奇偶校驗位)
英文對應:Parity bit / Parity check symbol
作用:通過統計二進制數據中“1”的個數,附加一個校驗位使總數為奇數(奇校驗)或偶數(偶校驗),接收端通過重新計算校驗以檢測單比特錯誤 。
-
數學表達
設數據位為 ( d_1, d_2, ldots, d_n )(取值為0或1),校驗位 ( p ) 滿足:
- 奇校驗:( p = 1 ) 當且僅當 (sum_{i=1}^n d_i) 為偶數
- 偶校驗:( p = 0 ) 當且僅當 (sum_{i=1}^n di) 為偶數
即:
$$
p
{text{奇}} = left( sum{i=1}^n di right) mod 2 oplus 1
p{text{偶}} = left( sum{i=1}^n d_i right) mod 2
$$
二、工作原理
-
發送端:
計算數據位中“1”的總數,按預設規則(奇/偶校驗)生成校驗位,附加到數據末尾發送。
示例:數據 1011
(含3個“1”)→ 若采用偶校驗,校驗位為 1
(使總數=4為偶數)→ 發送 10111
。
-
接收端:
重新計算接收數據中“1”的總數(含校驗位):
- 偶校驗下總數應為偶數,奇校驗下應為奇數。
- 若結果不符,表明傳輸中發生單比特錯誤(或奇數個錯誤)。
三、應用場景
- 串行通信(如UART):檢測單比特誤碼(來源:IEEE 802.3标準)。
- 内存校驗(如RAM):早期計算機用于内存錯誤檢測(來源:《計算機組成與設計》David Patterson)。
- 簡單數據協議:低複雜度場景的輕量級容錯方案(來源:RFC 1149)。
四、局限性
- 僅檢錯不糾錯:無法定位或修正錯誤位。
- 偶數錯誤漏檢:若錯誤比特數為偶數,校驗結果仍符合規則(來源:《數據通信與網絡》Forouzan)。
- 效率低:每字節增加1位開銷,適用于短數據單元。
權威參考文獻
- IEEE标準:IEEE 802.3(以太網)中奇偶校驗的應用規範。
- 教材:
- Patterson, D. A., & Hennessy, J. L. (2017).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Morgan Kaufmann.
- Forouzan, B. A. (2013).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McGraw-Hill.
- 技術文檔:IETF RFC 1149 "A Standar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IP Datagrams on Avian Carriers"(幽默示例)。
網絡擴展解釋
奇偶校驗符號是數據通信和存儲中用于錯誤檢測的一種簡單機制,其核心作用是驗證數據在傳輸或存儲過程中是否出現錯誤。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概念
奇偶校驗符號是通過在數據末尾添加一個二進制位(0或1),使整個數據塊中“1”的數量滿足特定奇偶性(奇數或偶數)。例如:
- 偶校驗:調整校驗位,使“1”的總數為偶數。
- 奇校驗:調整校驗位,使“1”的總數為奇數。
2.工作原理
- 發送端:計算數據位中“1”的數量,根據奇偶規則設置校驗位。
- 接收端:重新計算數據位中“1”的數量,并與校驗位對比。若不一緻,則判定數據存在錯誤。
3.應用場景
- 計算機内存:早期内存模塊(如RAM)用奇偶校驗檢測單比特錯誤。
- 串行通信:如UART協議,用于檢測傳輸中的單比特錯誤。
- 冗餘存儲系統:部分RAID配置利用奇偶校驗實現數據恢複。
4.局限性
- 隻能檢測奇數個錯誤:若錯誤位數為偶數(如2、4位),校驗結果可能仍符合規則,導緻漏檢。
- 無法糾錯:僅能發現錯誤,需依賴重傳或其他機制恢複數據。
5.與其他糾錯碼的對比
奇偶校驗因簡單高效,適合低錯誤率環境;而更複雜的糾錯碼(如海明碼、CRC)可檢測并糾正多比特錯誤,但計算開銷更大。
通過這種方式,奇偶校驗符號在有限場景下提供了一種低成本、易實現的錯誤檢測方案,但在高可靠性要求的系統中需結合其他技術。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