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ilferage
gently; light; not important
decline; profound; tiny
【計】 mic-; micro-
【醫】 micr-; micro-; mikro-; mu
steal; burgle; filch; hook; pilfer; purloin; snaffle; snoop
【醫】 klepto-
【經】 theft and pilferage
"輕微偷竊"在漢英法律語境中對應"petty theft"或"minor larceny",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物但未達到刑事立案标準或社會危害較小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罪的構成需滿足"數額較大"或"多次盜竊"等要件,而輕微偷竊通常指涉案金額低于刑事立案标準(如人民币3000元以下)或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初犯情形。
該行為在法律認定中需同時具備三個要素:一是主觀故意,即明知財物屬于他人仍蓄意占有;二是客觀行為,采取秘密竊取手段;三是物品價值未達刑事追訴标準。例如在超市盜竊食品、日用品等小額商品,或竊取他人隨身攜帶的少量現金均屬此列。
在英美法系中,"petty theft"的認定标準存在地域差異。美國加州刑法規定盜竊價值950美元以下財物構成輕罪,而英國《1968年盜竊罪法》将盜竊價值低于200英鎊的財物列為簡易程式罪。中國司法機關在處置此類案件時,通常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進行行政處罰,包括拘留、罰款等非刑罰措施。
權威法律數據庫LexisNexis和Westlaw的判例分析顯示,輕微偷竊案件的司法裁量會綜合考量行為人的悔過表現、賠償情況以及社會危害程度。國際比較法學研究證實,各國對財産犯罪的門檻設定均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動态關聯。
關于“輕微偷竊”的解釋,綜合法律定義和司法實踐,可分為以下三部分:
基本概念
輕微偷竊指盜竊金額未達到刑事立案标準(通常為1000-3000元以下,具體由各省調整),且無嚴重情節(如多次盜竊、入戶盜竊等)的違法行為,屬于《治安管理處罰法》管轄範疇,而非《刑法》中的盜竊罪。
與刑事盜竊的區别
若金額達到“數額較大”标準(如3000元以上)或存在特殊情節(如扒竊、攜帶兇器),則構成刑事犯罪,可能面臨有期徒刑等刑罰。
行政處罰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輕微偷竊可處5-10日拘留,并處500元以下罰款;若情節稍重(如多次小金額盜竊),可能升級為10-15日拘留,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
特殊情形免除刑罰
若行為人系初犯、有悔罪表現,或盜竊對象為近親屬/密切關系人,即使金額達标也可能免于刑事處罰,改為教育或行政處罰。
主觀惡性
包括動機(如是否為生活所迫)、事後态度(如退贓、賠償)等,可能影響處罰力度。
社會危害性
如盜竊行為是否影響公共安全、是否針對弱勢群體等,均屬于司法裁量範圍。
在非法律語境中,“輕微偷竊”也泛指小偷小摸行為,例如順手牽羊、偷拿低價值物品等,常被俗稱為“小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