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bepithymia
affection; emotion; feeling; sensibility
【醫】 affect; emotion; feeling; sentiment; thymo-
dim; faint; indifferent
【醫】 apathia; apathy
情感淡漠(Emotional Blunting/Apathy) 在漢英詞典及臨床心理學中的定義為:一種情感反應顯著減弱或缺失的狀态,表現為對日常事件、社交互動或情感刺激缺乏興趣、關注或共情能力。該術語對應英文翻譯常為 "apathy" 或 "emotional blunting",需根據語境區分使用。例如,在《牛津心理學詞典》中,"apathy" 被描述為“動機和情感體驗的持續性減退”,而 "emotional blunting" 更強調情感表達的鈍化。
從臨床醫學角度,情感淡漠是多種精神疾病的常見症狀,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将其歸類為“陰性症狀”的典型表現,具體包括語言貧乏、社交退縮等行為特征。神經科學研究進一步表明,此類狀态與大腦前額葉皮層及邊緣系統的功能異常密切相關。
權威文獻建議,在跨語言翻譯時需注意文化差異。例如,中文語境下的“淡漠”可能隱含長期社會壓力因素,而英文術語更傾向描述病理或神經生物學機制。這種差異在《跨文化精神病學雜志》的多項對照研究中得到驗證。
情感淡漠是一種以對外界刺激缺乏情感反應和内心體驗為核心特征的心理或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甚至對切身利益相關的事件也無動于衷。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情感淡漠被定義為動機障礙,其特征包括行為、認知及情緒三方面的缺陷。患者不僅缺乏情緒表達(如面部表情呆闆、語調單調),還可能出現内心情感體驗的貧乏,例如對親友的痛苦難以産生共情。
情感淡漠常與意志衰退共同出現,且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情感衰敗”(完全喪失情感體驗)。在精神分裂症中,該症狀常預示較差的治療效果和社會功能恢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病例或治療方案,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臨床案例及專業機構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