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冷石墨反應堆英文解釋翻譯、氣冷石墨反應堆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gas graphite reactor
分詞翻譯:
氣冷的英語翻譯:
【機】 air cooling
石墨的英語翻譯:
black lead; graphite; plumbago; pot lead
【化】 black lead; graphite; mineral black; mineral carbon; pot lead
【醫】 black leaching; graphite; plumbago
反應堆的英語翻譯:
reactor
【醫】 reactor
專業解析
氣冷石墨反應堆 (Gas-Cooled Graphite Reactor, GCGR) 是一種利用石墨作為中子慢化劑、氣體(通常是二氧化碳或氦氣)作為冷卻劑的核反應堆設計。其核心工作原理如下:
-
中子慢化 (Neutron Moderation):
核裂變産生的高能快中子需要被減速(慢化)才能有效地引發後續的鈾-235原子核裂變。在GCGR中,石墨因其碳原子核質量較輕且對中子吸收截面低,被緊密堆砌成堆芯結構,充當高效的慢化劑。中子與石墨原子核碰撞後迅速損失能量,達到維持鍊式反應所需的熱中子能級。
-
熱量傳遞 (Heat Transfer):
核燃料(通常是天然鈾或低富集度鈾制成的金屬或氧化物燃料棒)在裂變過程中釋放巨大熱量。氣體冷卻劑(如二氧化碳或氦氣)被泵入堆芯,流經燃料通道或圍繞燃料元件循環,吸收這些熱量。氣體冷卻劑因其化學惰性、不易活化、在高溫下穩定性好而被選用。被加熱後的高溫氣體流出堆芯。
-
能量轉換 (Energy Conversion):
高溫氣體離開堆芯後,被輸送到蒸汽發生器(或稱熱交換器)。在這裡,高溫氣體将其熱量傳遞給水回路中的水,将其轉化為高壓蒸汽。此高壓蒸汽驅動汽輪機旋轉,進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完成核能到電能的轉換。冷卻後的氣體被循環送回堆芯再次加熱。
-
主要特點與優勢:
- 安全性:石墨具有高熱容和高溫穩定性,氣體冷卻劑無相變、無腐蝕性且加壓運行壓力相對較低(相較于壓水堆),設計上通常具有較大的負溫度反應系數(即溫度升高時反應性自然下降),固有安全性較好。部分設計(如高溫氣冷堆)能承受事故下極高的溫度而不發生堆芯熔毀。
- 燃料靈活性:可使用天然鈾或低富集度鈾作為燃料,減少對鈾濃縮設施的依賴。
- 高溫潛力:特别是使用氦氣冷卻的高溫氣冷堆(HTGR),冷卻劑出口溫度可高達750°C甚至更高,不僅發電效率高,還可為工業供熱(如制氫、化工)提供高溫熱源。
- 避免水相關風險:不存在輕水堆中冷卻劑沸騰、堆芯裸露或氫氣爆炸(源于锆水反應)等風險。
-
曆史與代表堆型:
- 早期氣冷堆 (Magnox):英國第一代商業核電站廣泛采用,使用二氧化碳冷卻、石墨慢化、鎂諾克斯合金包殼的天然鈾金屬燃料。工作溫度約360-400°C。
- 先進氣冷堆 (AGR):英國第二代設計,仍使用二氧化碳冷卻和石墨慢化,但改用不鏽鋼包殼的低富集度氧化鈾燃料,工作溫度提升至約640°C,提高了熱效率。
- 高溫氣冷堆 (HTGR):代表堆型如德國的球床堆(如THTR-300)和棱柱堆(如美國Fort St. Vrain),使用氦氣冷卻、石墨慢化/結構材料、陶瓷包覆顆粒燃料。設計目标出口溫度極高(750-950°C或更高),具有突出的安全特性和多用途潛力。中國石島灣核電站的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是當前該技術的重要代表。
參考來源:
- 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Nuclear Power Reactors. https://world-nuclear.org/information-library/nuclear-fuel-cycle/nuclear-power-reactors/nuclear-power-reactors.aspx (權威行業組織對各類反應堆技術的概述)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Advances in High Temperature Gas Cooled Reactor Fuel Technology. IAEA-TECDOC-1674. https://www-pub.iaea.org/MTCD/Publications/PDF/TE_1674_web.pdf (國際原子能機構關于高溫氣冷堆燃料技術的技術文件)
-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Office of Nuclear Energy. How Gas Cooled Reactors Work. https://www.energy.gov/ne/articles/how-gas-cooled-reactors-work (美國能源部對氣冷堆工作原理的官方解釋)
- Zhang, Z., Wu, Z., Wang, D., et al. (2016). Current status and technical description of Chinese 2×250 MWth HTR-PM demonstration plant.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300, 27-38. (關于中國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的學術論文,發表在核工程領域權威期刊)
網絡擴展解釋
氣冷石墨反應堆是一種以石墨為慢化劑、氣體(如二氧化碳或氦氣)為冷卻劑的核反應堆類型。以下是其核心要點解析:
1.基本結構與原理
- 慢化劑與冷卻劑:石墨作為慢化劑,通過碳原子與中子碰撞降低其速度,維持鍊式反應();氣體(早期用二氧化碳,第三代改用氦氣)作為冷卻劑,帶走反應堆産生的熱量()。
- 燃料類型:早期采用天然鈾金屬燃料(如鎂諾克斯堆),第三代高溫氣冷堆使用陶瓷型塗敷顆粒燃料(氧化鈾或碳化鈾顆粒包裹石墨基體),提升耐高溫性()。
2.工作流程
- 熱量傳遞:核裂變産生的熱量被冷卻劑(如氦氣)吸收,溫度可達750–800℃()。高溫氣體通過熱交換器将熱量傳遞給二回路的水,産生蒸汽驅動渦輪發電()。
- 控制系統:通過插入或抽出含硼/銀等材料制成的控制棒,調節中子數量以控制反應速率()。
3.發展階段
- 第一代(天然鈾氣冷堆):以二氧化碳為冷卻劑,燃料包殼帶肋片增強傳熱()。
- 第三代(高溫氣冷堆):改用惰性氦氣冷卻,燃料耐高溫性更強,功率密度和安全性顯著提升()。
4.特點與優勢
- 安全性:石墨的高溫穩定性和氦氣的惰性降低了洩漏風險()。
- 高效性:高溫輸出可直接用于工業供熱或高效發電()。
- 燃料利用率:深燃耗設計延長燃料使用周期()。
5.應用實例
- 英國早期的鎂諾克斯堆(Magnox)和中國第四代核電站示範工程中的高溫氣冷堆均屬于此類技術()。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曆史發展,可查閱相關網頁來源(如、3、4、5、7)。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