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飛"作為漢語多義詞,其漢英對應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航空術語
指飛機離開地面開始飛行,對應英文"take off"。國際民航組織定義該動作為"航空器從地面支撐中脫離并進入飛行的過程"(ICAO Annex 7)。例:CA1301航班因天氣延誤起飛。
經濟發展概念
喻指經濟進入高速增長階段,英文常用"economic takeoff"。該概念源于經濟學家Walt Rostow的成長階段理論,特指"經濟體突破傳統停滞狀态,進入持續工業化進程的階段"(Rostow, 1960)。例:亞洲四小龍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經濟起飛。
日常引申用法
可表示事物進入快速發展期,對應英文表達"take off"或"skyrocket"。劍橋詞典收錄該詞的比喻義項:"to suddenly start to be successful or popular"。例:短視頻平台用戶量在疫情期間快速起飛。
物理學延伸義
描述物體脫離引力束縛的過程,英文表述為"lift-off"。NASA技術文檔中定義為"航天器推進系統産生足夠推力克服地球重力的瞬間"(NASA SP-8012)。例:長征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順利起飛。
“起飛”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詳細解釋:
航空領域
指飛機通過加速滑跑後離開地面開始飛行的過程。該過程需滿足空氣動力學條件:當機翼産生的升力超過飛機重量時實現離地,公式可表示為
$$
L = frac{1}{2} rho v S C_L > W
$$
其中( L )為升力,( rho )為空氣密度,( v )為速度,( S )為機翼面積,( C_L )為升力系數,( W )為飛機重量。
經濟/社會領域
比喻事物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如“經濟起飛”描述國家或地區經濟從低水平突然進入快速增長期(參考羅斯托經濟增長階段理論)。例如:“新興産業帶動了區域經濟起飛”。
體育運動
用于描述運動員脫離支撐點的瞬間動作,如跳遠起跳、滑雪騰空等場景,強調爆發力與騰空狀态。
網絡流行語
衍生為表達狀态的突變性提升,如:
航天領域
特指火箭/航天器脫離發射架升空的過程,需克服地球引力實現第一宇宙速度(約7.9公裡/秒)。
該詞核心語義均圍繞“從靜止/低速狀态轉為高速動态”的質變過程,既可用于物理運動描述,也可抽象表達發展趨勢的轉折性變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