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incisive recess
【醫】 biting teeth; dentes acutus; dentes adversus; dentes incisivi
dentes primoris; dentes tomici; incisor; incisor teeth
recess
【醫】 crypt; crypt-; crypta; crypto-; krypto-; recess; recessus
切牙隱窩(incisive fossa)是人體顱面解剖學中的重要結構,指位于上颌骨前部中線區域的凹陷區域,對應于切牙管(incisive canal)的開口處。該結構在《格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第42版中被描述為上颌骨腭突與牙槽突交界處的骨性凹陷,表面覆蓋黏膜,内部有鼻腭神經和血管通過。
從功能角度,切牙隱窩作為神經血管通道的入口,承擔着為上前牙區及硬腭前部輸送感覺神經和血液的功能。臨床數據顯示,約83%的個體在此區域存在可觸診的骨性凹陷,這一特征在牙槽外科手術中具有定位參考價值。
根據國際解剖學命名委員會(FCAT)發布的Terminologia Anatomica(2019版),該結構存在兩種形态學變異:單孔型(64%發生率)和雙孔型(36%發生率),這種差異可能影響局部麻醉的注射位置選擇。牙科影像學研究中,錐形束CT掃描顯示隱窩深度平均為3.2±0.8mm,與鄰近的鼻底結構保持1.5-2.0mm的安全距離。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該結構形成于胎兒第8周,由左右上颌突在中線處的融合所産生。組織學切片顯示隱窩黏膜層含有豐富的神經末梢,這可能與部分患者前腭區的敏感反應有關。
“切牙隱窩”是口腔解剖學中的一個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切牙(incisor teeth)
指位于口腔前部的牙齒,主要功能是切割食物。人類通常有8顆切牙(上颌4顆,下颌4顆)。
隱窩(recess/crypt)
在醫學中一般指天然形成的凹陷或腔隙結構,例如扁桃體隱窩、膽囊隱窩等。
切牙隱窩(incisive recess)
通常指上颌中切牙舌側(靠近舌頭的一側)的凹陷區域,可能與牙冠形态或牙周結構相關。這一術語多用于描述牙齒解剖特征或臨床檢查中觀察到的生理性凹陷。
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參考口腔醫學專業文獻(如《口腔解剖學》)或咨詢牙科醫生,以獲取更精準的解剖定位和臨床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