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revious profit and loss; profit and loss for the previous period
在會計領域,"前期損益"(Prior Period Adjustments)指對以前年度財務報表中已确認的利潤或虧損進行的追溯性調整。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8號(IAS 8)規定,這類調整主要適用于以下兩種情形:
會計政策變更
當企業根據會計準則要求變更會計政策時,必須追溯調整可比期間的財務數據。例如某企業将存貨計價方法從先進先出法改為加權平均法,需重新計算前期損益。
前期差錯更正
針對重大會計差錯(如計算錯誤或誤用會計準則),需通過"留存收益"科目直接調整期初餘額。例如某企業發現上年固定資産折舊少計提100萬元,應在當期報表中調整未分配利潤期初數,而非計入當期損益。
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明确規定,這類調整需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單獨披露調整事項的性質、金額及對每股收益的影響。實務操作中,審計機構通常要求企業提供調整事項的詳細支持性文件,包括原始憑證複核記錄和重述報表對比分析。
前期損益調整是指企業在當前會計期間發現前期或前若幹期的會計事項存在錯誤或變更,需對涉及損益的部分進行修正的會計處理過程。其核心目的是确保財務報表的準确性和可比性,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前期錯誤
因計算錯誤、誤用會計政策或舞弊導緻前期損益計算不準确。例如:多計收入、少計費用等,需在發現當期調整。
會計政策變更
因法規或經營環境變化,企業主動變更會計政策(如折舊方法調整)。需追溯調整前期損益,如同新政策一直沿用。
會計估計變更
通常僅影響當期及未來(如壞賬率調整),但若因前期未合理使用信息導緻重大偏差,則需追溯調整前期損益。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相關資産/負債科目
(最終結轉至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通過上述調整,企業能更真實地呈現曆史財務數據,增強報表的可比性和可信度。如需完整法規依據,可參考《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