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eborrheal; seborrheic; seborrhoic
皮脂溢(seborrhea)是皮膚科術語,指皮脂腺分泌功能異常亢進的狀态,臨床表現為皮膚表面油脂過量積聚。該詞源自拉丁語"sebum"(皮脂)和希臘語"rhoia"(流動),字面意義為"皮脂過度流動"。
從病理學角度分析,皮脂溢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類型。生理性皮脂溢常見于青春期,與雄激素水平升高直接相關;病理性皮脂溢則可能繼發于帕金森病、艾滋病等系統性疾病,或由某些藥物誘發。美國皮膚病學會(AAD)指出,皮脂溢性皮炎患者的皮脂分泌量較正常人高2-3倍,且皮脂成分發生改變,含有更多促炎因子。
臨床表現方面,特征性症狀包括:① 面部T區、頭皮及胸背部出現油性鱗屑;② 毛囊口擴張呈現"橘皮樣"外觀;③ 常伴發脂溢性脫發。根據《臨床皮膚病學》教材,皮脂溢的嚴重程度可通過Sebumeter®儀器定量檢測,正常值範圍為100-200μg/cm²/3h,病态分泌可超過300μg/cm²/3h。
發病機制涉及多重因素:① 遺傳因素(如AR基因多态性影響雄激素受體敏感性);② 微生物失衡(馬拉色菌過度增殖);③ 神經内分泌調節異常。近期《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研究證實,皮脂腺細胞PPARγ受體的異常激活會導緻脂質合成酶基因過度表達。
治療策略遵循階梯原則:輕度患者建議使用含2%酮康唑的藥用洗劑,中重度病例可局部應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系統評價顯示,異維A酸口服治療能使皮脂分泌減少90%以上,但需嚴格監測肝功能和血脂水平。
皮脂溢(又稱皮脂溢出症)是指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導緻皮膚油脂分泌量超過同年齡、同性别人群正常水平的病理或生理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皮脂溢主要表現為頭皮、面部、前胸、後背等皮脂腺密集區域的油脂過度分泌。根據分泌狀态可分為兩種類型:
生理性皮脂溢(如嬰兒期和青春期)通常無需特殊治療,但需注意清潔以避免繼發感染。若合并炎症或脫發,建議及時就醫。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醫學平台,如需進一步診斷或治療方案,請咨詢專業醫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