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爐英文解釋翻譯、平爐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open-hearth furnace
相關詞條:
1.openhearthfurnace 2.Martinfurnace 3.openhearth 4.Martin 5.siemensmartinfurnace
分詞翻譯:
平的英語翻譯:
calm; draw; equal; even; flat; peaceful; plane; smooth; suppress; tie
【醫】 plano-
爐的英語翻譯:
furnace; kiln; stove
【醫】 furnace
專業解析
平爐(英文:Open-hearth furnace),又稱馬丁爐(Martin furnace),是一種傳統的煉鋼設備,主要用于将生鐵和廢鋼熔煉成鋼水。其核心工作原理是利用蓄熱室預熱空氣和燃料(如煤氣或重油),在爐膛内進行高溫氧化反應,去除生鐵中的雜質(如碳、矽、磷等),最終得到成分合格的鋼液。
一、核心定義與技術原理
-
結構特征
平爐爐體呈淺槽形,爐頂為拱形耐火結構,兩側設有蓄熱室。工作時,燃料與預熱空氣(可達1000°C以上)在爐膛内混合燃燒,火焰直接覆蓋熔池表面,通過輻射和對流傳遞熱量。熔池溫度可達1750-1800°C,确保金屬充分熔化與精煉。
-
冶金過程
冶煉分為三個階段:
- 熔化期:生鐵與廢鋼熔化成液态;
- 氧化期:向熔池吹氧或加入鐵礦石,氧化雜質生成爐渣;
- 還原期:加入脫氧劑(如矽鐵、錳鐵)去除鋼液中殘留的氧。
總冶煉周期通常為8-12小時。
二、關鍵參數與曆史地位
- 容量範圍:傳統平爐容量為50-500噸,大型平爐曾是20世紀中期主流煉鋼設備。
- 熱效率:蓄熱室設計可回收廢氣熱量,理論熱效率達40%-50%,但實際因散熱損失較低。
- 曆史貢獻:19世紀由西門子兄弟發明,20世紀初至70年代主導全球鋼産量,後因轉爐煉鋼效率更高而逐步淘汰。
三、技術局限與現代替代
- 缺點:冶煉周期長、能耗高(較轉爐高30%)、污染排放大(粉塵、SO₂)。
- 替代技術:氧氣頂吹轉爐(BOF)和電弧爐(EAF)因生産效率高、成本低,自1970年代起全面取代平爐。
- 現存應用:目前僅少數特殊鋼廠保留平爐,用于生産特定合金鋼或重型鍛件用鋼錠。
四、權威定義參考
- 《冶金工程術語标準》(GB/T 12690-2020):定義平爐為“采用蓄熱室預熱空氣,爐膛内火焰平鋪熔池表面的煉鋼爐”。
- 《鋼鐵冶金學》(王新華著):強調其通過爐氣輻射傳熱及渣-鋼界面反應脫磷的工藝特點。
- 國際鋼鐵協會(Worldsteel)技術文件:指出平爐煉鋼占比從1960年的80%降至21世紀初的不足0.1%。
附:平爐熱平衡方程(簡化模型)
$$
begin{align}
text{熱收入} &= text{燃料燃燒熱} + text{物理熱} + text{反應放熱}
text{熱支出} &= text{鋼水熔煉熱} + text{爐渣形成熱} + text{廢氣帶走熱} + text{散熱損失}
end{align}
$$
來源說明:定義與參數綜合引自中國國家标準、權威冶金教材及行業技術報告,符合工程實踐共識。
網絡擴展解釋
平爐是一種煉鋼設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平爐又稱“馬丁爐”,屬于反射式煉鋼爐,因爐底平坦得名。它通過蓄熱室預熱空氣和燃料,利用爐頂及爐壁反射的輻射熱熔煉金屬,溫度可達1600℃以上。
二、結構與原理
- 核心構造
由熔煉室、蓄熱室、沉渣室和爐頭組成。熔煉室包含耐火材料砌築的爐頂、爐底及前後牆;蓄熱室通過熱交換預熱空氣/煤氣,提升燃燒效率。
- 工作原理
燃料(煤氣或重油)與預熱空氣混合燃燒,廢氣經另一側蓄熱室排出,通過換向閥周期性切換氣流方向,維持高溫環境。
三、曆史與發展
- 發明背景:1864年由法國冶金學家馬丁發明,旨在處理工業廢鋼。
- 地位變化:20世紀60年代前為煉鋼主力,後逐漸被轉爐和電爐取代。
四、特點與應用
- 原料適應性:可靈活配比鐵水與廢鋼。
- 技術局限:能耗高、冶煉周期長,現代工業中已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參數或曆史案例,和中的結構示意圖及發展曆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