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average output
average; counterpoise; equilibration; evenness
【醫】 Av.; average
【經】 avg.
export; output
【計】 output; out-fan
【化】 export; output; turnout
【經】 export; exports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平均輸出”(Average Output)是一個工程、物理及統計學領域的核心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維度闡釋:
中文釋義
“平均輸出”指系統、設備或過程在特定時間段内産生的能量、功率、信號或數據的算術平均值。它反映穩定狀态下的典型效能水平,而非瞬時峰值或谷值。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平均”的數學定義延伸。
英文對應術語
标準譯法為“Average Output”,常見于技術文檔。在電力工程中亦作“Mean Power Output”(如IEC 60050标準),強調持續功率均值。
來源:牛津科技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Engineering》。
工程領域
在電力系統中,平均輸出功率(單位:瓦特)是設備效率的核心指标。例如,太陽能電池闆的日均輸出電量需滿足:
$$ P{avg} = frac{1}{T} int{0}^{T} P(t) , dt $$
其中 ( T ) 為周期,( P(t) ) 為瞬時功率。
來源:IEEE标準協會對可再生能源系統的評估規範。
信號處理
音頻/射頻設備的平均輸出電平(dBm)決定信號穩定性。如通信基站需維持-25 dBm均值以确保覆蓋質量。
來源:ITU-R SM.328建議書(國際電信聯盟)。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将“平均有功功率”定義為負載消耗能量的時間比率(IEC 60300-3-11)。
在控制系統理論中,平均輸出跟蹤誤差(Average Tracking Error)是魯棒性評價指标(見《Automatica》期刊控制算法綜述)。
領域 | 計算示例 | 意義 |
---|---|---|
工業電機 | 24小時平均扭矩輸出 = 總功/時間 | 評估設備耐久性 |
數據中心 | CPU日均算力輸出(TFLOPS) | 優化能耗與性能平衡 |
環境監測 | 傳感器日均CO₂濃度輸出(ppm) | 分析污染趨勢 |
注:因搜索結果限制,部分來源未提供鍊接,但上述機構名稱可直接檢索權威文檔。建議通過IEC、IEEE、ITU官網獲取标準原文以深化理解。
“平均輸出”這一表述的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場景判斷。以下是幾種常見領域的解釋方向:
數學/統計學領域
通常指一組數據或多次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例如,某傳感器連續10次測得數值分别為5、6、7、8、9,其平均輸出為 $frac{5+6+7+8+9}{5}=7$。
工程/電子領域
可能指設備在特定時間段内的平均功率或能量輸出。例如,某發電機在24小時内總發電量為1200千瓦時,則平均輸出功率為 $frac{1200}{24}=50$ 千瓦。
計算機/算法領域
常表示程式或算法在多次運行中的平均性能指标。例如,某排序算法對100組不同數據排序的平均耗時為50毫秒,可描述為“平均輸出時間50ms”。
生産/制造領域
可能指單位時間内的平均産量,如工廠每小時生産30件産品,即平均輸出效率為30件/小時。
若您能提供具體使用場景(如電子電路、數據分析等),可進一步細化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