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人食品生産指數英文解釋翻譯、平均每人食品生産指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index numbers of per capita food production
分詞翻譯:
平均的英語翻譯:
average; counterpoise; equilibration; evenness
【醫】 Av.; average
【經】 avg.
每人的英語翻譯:
【經】 per capita
食品生産指數的英語翻譯:
【經】 index numbers of food production
專業解析
平均每人食品生産指數(Per Capita Food Production Index)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食品生産能力的核心經濟指标,其定義為:特定時期内食品總産量與同期平均人口數的比值,通常以基期年份為參照進行指數化處理。該指标綜合反映食品供給水平與人口規模的關系,是評估糧食安全、農業政策效果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
核心含義解析:
-
食品生産範疇
涵蓋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定義的農作物(谷物、果蔬、油料)、畜産品(肉蛋奶)、水産品及加工食品等可食用産出,排除非食用農業原料(如棉花、橡膠)。
-
人均計算邏輯
計算公式為:
$$
text{指數} = left( frac{text{當期食品總産量}}{text{當期平均人口數}} right) times frac{text{基期指數值}}{text{基期人均産量}}
$$
結果以基期(通常為100)為基準,>100表示人均供給能力提升,<100則下降。
-
與糧食安全的關聯性
世界銀行将其納入全球糧食安全數據庫,指數持續增長表明國家抗饑荒能力增強,反之則需預警潛在短缺風險(如非洲部分區域指數低于90引發的營養危機)。
權威數據應用實例:
- 全球監測:FAO年度《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持續追蹤各國指數,2023年數據顯示全球指數均值較2000年增長22%,但區域差異顯著(東亞增長38% vs 撒哈拉以南非洲僅增長9%)。
- 政策制定:中國農業農村部依據該指數調整耕地保護與農業補貼政策,2020-2022年指數穩定在105以上,支撐"口糧絕對安全"戰略目标。
數據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數據庫、世界銀行發展指标(WDI)、國家農業農村部公報。
網絡擴展解釋
“平均每人食品生産指數”是一個經濟學術語,主要用于衡量特定區域(如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内,按人口平均計算的食品生産能力變化趨勢。以下為詳細解析:
1.核心定義
- 指數性質:該指标通過指數形式(如基期=100)反映食品生産的動态變化,而非絕對數值。
- 人均計算:需将總食品生産指數除以人口總數,體現單位人口的食品供給能力。
2.應用場景
- 糧食安全評估:用于判斷某地區是否具備足夠的人均食品生産能力,例如監測發展中國家是否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糧食安全标準。
- 政策制定參考:政府可通過該指數調整農業政策,如優化種植結構或補貼措施。
3.影響因素
- 農業生産效率:包括技術進步(如機械化、育種改良)和資源投入(土地、水資源)。
- 人口變動:人口增長可能導緻指數下降,即使總産量未減少。
4.局限性
- 數據依賴性強:需依賴準确的食品産量統計和人口普查數據,部分地區可能存在統計偏差。
- 未涵蓋分配問題:僅反映生産能力,無法體現食品分配公平性或營養均衡性。
如需具體計算方法或國際對比案例,可進一步提供補充說明。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