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chfly
捕蟲草(Dionaea muscipula)是食蟲植物的代表物種,漢英詞典中對應"Venus Flytrap"。其核心特征包含以下四方面:
名稱與分類 中文正式名稱為"捕蠅草",英文名源自羅馬愛與美之神維納斯(Venus),屬茅膏菜科(Droseraceae)。學名Dionaea muscipula中"Dionaea"為希臘神話中海洋女神,"muscipula"拉丁語意為捕鼠器(來源:密蘇裡植物園植物數據庫)。
形态特征 具有特化葉片的捕蟲夾結構,内壁含6根觸發毛(trigger hairs),邊緣排列刺狀齒。葉綠體可實現光合作用,兼具自養與異養特性(來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志》)。
捕蟲機制 當昆蟲觸碰觸發毛達兩次以上,葉片在0.3秒内閉合,通過酶消化獲取氮磷營養。該運動機制涉及細胞滲透壓快速變化,屬于植物電生理學典型案例(來源:Nature Plants期刊2016年研究報告)。
生态價值 原生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酸性沼澤濕地,被列為易危物種(VU)。其生存策略為研究植物進化生物學和生态適應機制提供重要樣本(來源: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捕蟲草是食蟲植物的統稱,通常指具有捕食昆蟲能力的草本植物,主要分為茅膏菜科捕蠅草屬和茅膏菜屬等類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學名與科屬
捕蟲草最常見指維納斯捕蠅草(學名:Dionaea muscipula),屬于茅膏菜科捕蠅草屬。另有茅膏菜屬植物(如茅膏菜)也被稱為捕蟲草。
别名
不同種類有不同俗稱,如“蒼蠅地獄”“落地珍珠”“食蟲草”等。
結構特征
觸發與閉合
消化與吸收
生長環境
多分布于貧瘠的沼澤或濕地,依賴捕蟲補充氮、磷等養分。
地理分布
原産北美洲,現廣泛引種于亞洲、非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藥用價值
茅膏菜(别名捕蟲草)可入藥,用于跌打損傷、風濕痛等,但需注意其毒性。
栽培要點
需溫暖濕潤環境,避免強光直射,冬季休眠期需控溫7-10℃。
需注意“捕蟲草”可能指不同植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品種或藥用方法,可參考、5、8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