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皮疽放線菌英文解釋翻譯、皮疽放線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ctinomyces farcinicus; Streptothrix farcinica

分詞翻譯:

皮的英語翻譯:

hull; husk; leather; naughty; peel; skin; surface; tegument
【醫】 commune integumentum; Cort.; cortex; cortices; cutis; derm; derma-
dermat-; dermato-; dermo; integument; integumentum; skin

放線菌的英語翻譯:

【化】 actinomycetes
【醫】 Cladothrix actinomyces; ray funli; Streptothrix bovis communis

專業解析

皮疽放線菌(Actinomyces bovis)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絲狀分枝的厭氧或微需氧細菌,屬于放線菌科(Actinomycetaceae)。該菌最早由Bollinger于1877年在牛颌骨放線菌病病竈中發現并命名,其拉丁學名中的"bovis"即指牛屬宿主。在漢英詞典中,該菌中文名直譯為"cutaneous anthrax actinomyces",但需注意與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皮膚炭疽進行區分。

該菌在感染組織中會形成特征性的硫磺樣顆粒,顯微鏡下可見放射狀排列的菌絲體,因而得名"放線菌"。其細胞壁含有分枝菌酸,可抵抗吞噬作用。主要引起牛、馬等反刍動物的放線菌病,人類感染案例多與口腔黏膜破損或拔牙操作相關,臨床表現包括下颌腫脹、化膿性肉芽腫及多發性瘘管形成。

診斷需結合組織病理學檢查與厭氧培養技術。青黴素G仍是首選治療方案,對β-内酰胺酶穩定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可用于耐藥菌株。美國傳染病學會(IDSA)發布的《皮膚和軟組織感染診治指南》中明确将放線菌感染納入慢性化膿性感染的鑒别診斷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皮疽放線菌”這一名稱在現有權威資料中未見明确對應。可能涉及以下兩種解讀:

1. 名稱混淆的可能性 “皮疽”可能指皮膚病變(如炭疽病),但炭疽的病原體為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與放線菌不同。而放線菌屬(如以色列放線菌)引發的疾病稱為放線菌病,主要表現為慢性化膿性肉芽腫,常見于面頸部,并非“皮疽”。

2. 放線菌病相關特性

結論
現有資料中“皮疽放線菌”可能為術語誤用,實際應指向放線菌病及其病原體(如以色列放線菌)。建議結合臨床特征和實驗室檢測(如硫磺顆粒鏡檢)進行診斷。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