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unnion
artillery piece; big gun; cannon
【醫】 bomb; Cannon; canon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炮耳(pào ěr)是火炮上的關鍵機械部件,特指炮身兩側對稱突出的圓柱形短軸,用于支撐炮身并連接炮架。其核心功能包括:
支撐與旋轉軸心
炮耳作為火炮的物理支點,嵌入炮架的耳軸室(trunnion housing)内,使炮身能繞此軸進行俯仰角調節,實現瞄準目标時的角度調整。英文對應術語為"trunnion"(炮耳;炮軸),源自機械工程中的軸頸結構概念 。
力學承重結構
在火炮發射時,炮耳需承受炮身後坐力的沖擊及炮身自重。其設計強度直接影響火炮穩定性,曆史上鑄造工藝的進步(如鐵芯銅體技術)顯著提升了炮耳的耐用性 。
曆史演變與技術發展
明代《火龍經》已記載早期火炮的“耳軸”設計,如佛朗機炮通過炮耳實現子炮快速更換。近代後膛炮(如克虜伯炮)進一步優化炮耳結構,增強射界靈活性 。
現代應用與術語延伸
現代火炮系統中,"trunnion" 仍指坦克炮塔或自行火炮的旋轉基軸,其材料多采用高強度合金鋼,并配備液壓緩沖裝置以減輕後坐力對載具的影響 。
參考來源:
“炮耳”是火炮結構中的重要部件,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炮耳是安裝在火炮身管兩側的圓柱形凸起結構(),通常左右對稱分布,英文術語為trunnion()。該部件最早出現在古代火炮上,并沿用至今()。
俯仰軸作用
炮耳作為火炮身管與炮架的連接點,構成俯仰旋轉軸,使炮管可調整仰角以改變射程()。例如坦克炮通過炮耳軸快速瞄準不同距離目标()。
結構支撐
身管重量通過炮耳傳遞至炮架,确保火炮穩定性。現代戰列艦主炮也依賴此結構支撐巨大後坐力()。
從15世紀前膛炮到現代坦克、艦炮均采用此設計,例如:
注:更詳細技術參數可參考《火力與指揮控制》等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