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kerel
梭魚子是漢語中對梭魚(學名:Sphyraenidae)卵的特稱,英文對應為"barracuda roe"。這一術語在漁業和食品加工領域具有專業指向性,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生物學定義
梭魚子特指梭形目梭魚科魚類成熟個體的卵細胞集合體,呈半透明顆粒狀,直徑約0.5-1.2毫米。根據《中國水産物種養殖學》記載,每條成年雌性梭魚平均可産卵20-30萬粒。
食品加工特征
在東亞傳統飲食中,梭魚子經鹽漬加工後可作為調味料使用,其鮮味氨基酸含量達18.7%(谷氨酸占比42%),風味強度介于鲑魚子與鲱魚子之間。世界糧農組織(FAO)2024年水産品報告顯示,全球梭魚子年加工量約1500噸。
文化象征意義
閩南漁諺"梭魚子,海田籽"反映了其在海洋農耕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中國海洋博物館館藏清代《閩海物産圖志》記載,漁民将梭魚子視作豐收的象征物。
需注意該術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單獨列目,專業使用時建議标注拉丁學名以避免歧義。
根據現有資料,“梭魚子”這一詞彙可能存在兩種理解方式,需結合搜索結果進行辨析:
1. 可能存在筆誤的情況 從搜索結果來看,和均提到梭魚的别稱是「梭子魚」()。該魚因頭部呈梭形得名,屬于鲻形目魚類,具有以下特征:
2. 字面意義的魚卵解釋 若指梭魚卵,目前搜索結果未提供相關專業術語記載。常規魚類學中,魚卵多表述為「魚子」,如鲑魚子、鲟魚子等。梭魚作為食用魚主要以肉質著稱,其魚卵并非常見食材或專業術語。
建議:若需查詢專業詞彙,建議确認是否為「梭子魚」的方言表述,或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準解答。可通過漁業相關權威資料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