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statement of loss and gain; statement of loss and profit
increase and decrease; profit and loss
【經】 gain and loss; gain or loss; loss and gain; profit and loss
【經】 calculating table; computation table; work sheet; working sheet
損益計算表(Income Statement),中文又稱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如月度、季度、年度)經營成果的主要財務報表。其核心功能是展示企業在該期間内通過經營活動産生的收入、發生的費用以及最終實現的淨利潤或淨虧損。
收入确認(Revenue)
記錄企業在特定期間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産使用權等日常活動所産生的經濟利益總流入。收入需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确認,而非現金收付時點。
費用與成本(Expenses & Costs)
包括營業成本(銷售商品或服務的直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費用需與當期收入匹配,體現配比原則。
利潤構成(Profit Composition)
中國企業會計準則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損益計算表需清晰列示收入、費用、利潤等要素,反映企業經營業績。其編制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要求按功能分類費用(如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國際會計準則(IFRS)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在《IAS 1——財務報表列報》中規定,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必須包含收入、財務成本、稅後利潤等核心項目,并鼓勵披露細分收入來源。
公司法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164條明确要求公司依法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其中損益表是必備内容,用于向股東及監管機構披露盈利狀況。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
損益計算表 | Income Statement |
營業收入 | Operating Revenue |
營業成本 | Cost of Goods Sold (COGS) |
營業利潤 | Operating Profit |
淨利潤 | Net Profit |
每股收益(EPS) | Earnings Per Share |
注:英文語境中,"Income Statement"與"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 (P&L)"通用,但國際會計準則優先使用"Income Statement"。
損益計算表(也稱利潤表、損益表)是企業財務報表的核心之一,用于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如月度、季度、年度)的經營成果。以下是其核心内容解析:
營業收入
企業通過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主要經營活動産生的收入,是利潤的起點。
營業成本
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制造費用等。
營業利潤
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後的利潤,體現核心業務盈利能力。
利潤總額
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入(如投資收益、政府補貼)再減去營業外支出(如罰款、捐贈)後的總利潤。
淨利潤
利潤總額扣除所得稅後的最終利潤,反映企業實際可支配的收益。
企業淨利潤的計算可表示為:
$$
begin{aligned}
text{淨利潤} &= text{營業收入} - text{營業成本} - text{期間費用}
&quad + text{營業外收入} - text{營業外支出} - text{所得稅}
end{aligned}
$$
通過損益計算表,企業可直觀掌握經營成果,并為戰略調整提供數據支持。若需具體案例分析或更深入的財務指标解讀,可進一步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