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asciculus acusticus; striae medullares; taeniae acusticae
髓紋(suǐ wén)是解剖學術語,指延髓背側面的一對橫向纖維束結構,對應英文為“striae medullares”或“medullary striae”。該結構位于第四腦室底部,由聽神經前庭核發出的纖維組成,向中線延伸并交叉至對側,參與構成小腦下腳的一部分,與平衡覺傳導相關。
在神經科學領域,髓紋的生理功能與聽覺及前庭系統的信號整合密切相關。其纖維連接前庭神經核與小腦,協助維持身體平衡及空間定位能力。該術語在醫學影像學報告中常被提及,尤其在腦幹病變定位診斷中具有參考價值。
需要注意區分“髓紋”與“紋狀體”(corpus striatum)的概念差異。後者屬于基底神經節結構,由尾狀核和殼核組成,主要調控運動功能,二者在解剖位置及功能上均無直接關聯。
髓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領域進行區分:
在人體解剖學中,髓紋是指位于腦幹菱形窩表面的橫行纖維束,具體表現為延髓與腦橋背側的分界線。它從菱形窩的外側角向中線延伸,屬于腦橋和延髓的解剖标志之一。此結構在神經解剖學中具有定位意義,常作為區分腦橋與延髓的參考線。
在玉石領域,髓紋特指玉髓石材表面形成的天然紋理,其形成與礦物沉積和地質演變過程相關。這種紋路不僅是玉髓的審美特征,還影響其品質判斷:
兩個領域的髓紋無關聯性:解剖學髓紋屬于神經結構術語(拉丁名:striae medullares),而玉石髓紋屬于礦物學特征描述。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