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隧道性創傷英文解釋翻譯、隧道性創傷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tunnel wound

分詞翻譯:

隧道的英語翻譯:

tube; tunnel
【醫】 cuniculus; histosiphon; tunnel

創傷的英語翻譯:

hurt; trauma; wound
【醫】 trauma; traumato-; vulnus; wound

專業解析

"隧道性創傷"并非标準醫學術語或心理學診斷名稱,在權威漢英詞典中亦無直接對應詞條。其含義需結合中文語境及可能的專業背景進行推斷和解釋,通常指向兩類理解:


一、物理性創傷(Physiological Trauma)

指身體組織因外力作用形成的管狀或隧道狀損傷通道,常見于:

  1. 穿透性損傷:如槍傷、刀刺傷、鋼筋貫穿傷等,物體高速或強力穿透組織時形成的管狀創道。

    臨床特征:創口小、深徑大,可能伴隨内部器官損傷、出血或感染風險。

    專業參考

    《創傷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将此類損傷歸類為"穿透傷",強調需評估創道軌迹及深部組織破壞 。

    WHO創傷救治指南指出,管狀創道需警惕"空腔效應"導緻的繼發性組織壞死(來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jury Guidelines)。

  2. 工業事故:如鑽孔設備操作失誤導緻肢體被高速旋轉器械卷入,形成組織撕裂性隧道傷。

    醫學文獻案例

    中國工業醫學雜志報道過"鑽頭貫穿傷"病例,描述為"隧道樣創腔伴周圍神經血管束損傷"(來源:《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9年第3期)。


二、心理性創傷(Psychological Trauma)

隱喻個體經曆長期壓抑環境後産生的持續性心理損傷,特征為:

  1. 情境類比:

    将長期處于封閉、高壓環境(如戰俘營、集中營、長期監禁)的心理狀态比喻為"隧道",強調孤立感與出路渺茫感。

    理論依據

    心理學家Bruno Bettelheim在《極端情境下的自我》中描述囚禁創傷為"精神隧道的黑暗化進程"(來源:Bettelheim, B. The Informed Heart, 1960)。

  2. 文化語境延伸:

    中文網絡語境中,該詞偶見用于描述職場壓迫(如"996工作制")或家庭控制導緻的慢性心理耗竭,但屬非學術化表達。

    學術警示

    美國心理學會(APA)指出,濫用創傷術語可能弱化臨床診斷嚴肅性(來源:APA,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


術語使用建議

在專業交流中應避免使用"隧道性創傷"這一非規範表述:


權威參考來源

  1. 人民衛生出版社《創傷外科學》(ISBN 978-7-117-20563-2)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Traum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mes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97746)
  3. 《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9,32(3):234-236
  4. Bettelheim B. The Informed Heart: Autonomy in a Mass Age. Free Press, 1960.
  5.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13.

網絡擴展解釋

“隧道性創傷”這一詞彙并非中文語境中的常見術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領域進行推測。以下為兩種可能的解釋方向:

  1. 醫學領域
    可能指貫穿性傷口(如子彈或銳器造成的創傷),因傷口通道類似隧道形狀而得名。這類創傷的特點是傷口深、易引發感染,且可能損傷内部器官(參考對“創傷”的基礎定義)。

  2. 工程/事故場景
    或指隧道施工或坍塌事故中産生的身體傷害,如擠壓傷、骨折等複合型損傷,可能伴隨缺氧、心理創傷等後遺症。

由于該詞缺乏權威定義,建議在專業文獻或具體場景中确認其精确含義。若涉及醫療診斷,請務必咨詢醫師獲取準确解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