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residual magnetism
incomplete; remnant
magnetism
殘磁(Residual Magnetism)指材料在外加磁場移除後仍保留的磁性,是鐵磁性物質的重要物理特性。在漢英詞典中,其對應英文術語為"residual magnetism"或"remanence",常見于電磁學、材料工程等領域。根據IEEE标準定義,殘磁強度($B_r$)可通過公式$$B_r = mu_0 M_r$$表達,其中$mu_0$為真空磁導率,$M_r$為剩餘磁化強度。
工業應用中,殘磁現象直接影響變壓器鐵芯效率(損耗率約0.5-2 W/kg)和永磁體性能(钕鐵硼磁體殘磁可達1.4 T)。中國國家标準GB/T 28867-2012《電工鋼帶(片)》明确規定冷軋取向矽鋼片的殘磁限值要求。美國物理聯合會出版的《電磁材料手冊》記載,殘磁測量需使用振動樣品磁強計(VSM)或B-H分析儀,檢測精度可達±0.5%。
該術語的工程學意義體現在消磁技術領域,艦船消磁系統需将殘磁控制在5 nT以下以滿足隱身要求,相關技術規範參見國際海事組織MSC.1/Circ.1365文件。在古地磁研究中,岩石殘磁記錄為闆塊運動提供證據,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2020年發表的《古地磁測量方法》詳述了該原理。
殘磁(Residual Magnetism)指材料在外加磁場移除後仍保留的磁性,常見于物理學、地質學等領域。以下是具體解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地磁學或工業退磁技術,可查閱相關地質學文獻或工程手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