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cid-base titration; neutralization titration
酸堿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是一種通過定量測定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所需的滴定劑體積,來确定待測物質濃度的經典分析方法。其核心原理是布朗斯特酸堿理論(Brønsted-Lowry theory),即酸提供質子(H⁺)、堿接受質子,反應終點通常借助指示劑顔色變化或pH計判定。英文術語"Acid-Base Titration"直譯為"酸-堿滴定",其中"titration"源自拉丁語"titulus"(意為"标度"),強調通過标準溶液進行精确計量。
中和反應
反應通式為:
$$ce{HA + BOH -> BA + H2O}$$
其中HA代表酸,BOH代表堿,反應本質是H⁺與OH⁻結合生成水($ce{H+ + OH- -> H2O}$)。反應終點時,加入的滴定劑與被測物恰好完全反應。
指示劑選擇
常用指示劑如酚酞(pH 8.2-10.0變色)、甲基橙(pH 3.1-4.4變色),其選擇取決于滴定突躍範圍。強酸強堿滴定突躍顯著(pH 4-10),弱酸/弱堿體系需匹配指示劑pKₐ值。
标準溶液标定
基準物質(如無水碳酸鈉标定鹽酸、鄰苯二甲酸氫鉀标定氫氧化鈉)确保濃度準确性,符合ISO/IEC 17025标準要求。
《英漢化學化工詞彙》(科學出版社)定義:"酸堿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利用酸堿中和反應确定物質濃度的容量分析方法"。
IUPAC術語庫(IUPAC Gold Book)明确其為"基于質子轉移反應的滴定分析"(DOI: 10.1351/goldbook.A00073)。
注:因未找到可驗證的線上權威鍊接,建議查閱《分析化學》(武漢大學編)第7章或NIST标準參考數據庫(SRD)獲取詳細方法學驗證數據。
酸堿滴定法是一種基于中和反應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測定酸性或堿性物質的濃度。其核心是通過已知濃度的标準溶液(酸或堿)與被測物質進行完全反應,通過測定消耗的标準溶液體積來計算被測物的含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示劑 | 變色範圍(pH) | 適用滴定類型 |
---|---|---|
酚酞 | 8.2–10.0 | 強堿滴定弱酸(終點偏堿性) |
甲基橙 | 3.1–4.4 | 強酸滴定弱堿(終點偏酸性) |
溴百裡酚藍 | 6.0–7.6 | 接近中性的滴定 |
通過上述步驟和原理,酸堿滴定法實現了對未知樣品的快速、準确分析,是化學實驗室的基礎技術之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