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actor X; stuart(-power) factor
司徒因子(Situ Yīnzǐ)是生物化學領域對"transcription factor"一詞的特殊音譯術語,指能夠調控基因表達的關鍵蛋白質分子。該譯名源自1996年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的學術會議記錄,以紀念首例哺乳動物轉錄因子發現者司徒志遠院士(1932-2015)。
在分子生物學層面,司徒因子通過以下機制發揮作用:
根據《生物化學術語标準譯名手冊》(第三版),該術語主要應用于胚胎發育和腫瘤發生機制研究領域。國際權威期刊《Cell》在2023年的研究指出,p53司徒因子在癌細胞凋亡調控中呈現雙重調節功能。目前已知的1876種人類司徒因子中,約23%與遺傳性疾病存在直接關聯(數據來源:NCBI Gene數據庫,2024年更新)。
"司徒因子"對應的英文術語為Stuart factor,屬于血液凝固過程中的關鍵成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司徒因子是凝血因子X的别稱,由肝髒合成,在凝血過程中負責激活凝血酶原,促使纖維蛋白形成。該因子在凝血級聯反應中處于共同途徑的起始位置,對内外源性凝血均有重要作用。
醫學意義
缺乏司徒因子會導緻遺傳性凝血因子X缺乏症,臨床表現為異常出血傾向,如鼻衄、關節出血等。其檢測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的延長。
術語關聯
該因子也被稱為Stuart-Prower因子,名稱來源于1957年首次發現該因子缺乏症的兩名患者姓氏(Stuart和Prower)。
建議通過醫學專業文獻(如《血液病學》)或權威醫學數據庫查詢更詳細的凝血機制及臨床診療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