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朔普次氯酸鹽法英文解釋翻譯、朔普次氯酸鹽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Schoop hypochlorite process

分詞翻譯:

朔的英語翻譯:

new moon; north

普的英語翻譯:

general; universal

次氯酸鹽的英語翻譯:

hypochlorite
【醫】 hypochlorite

法的英語翻譯: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專業解析

朔普次氯酸鹽法(Schopf Hypochlorite Method)是一種用于測定水樣或生物樣品中氨氮含量的化學分析方法。該方法由德國化學家卡爾·朔普(Karl Schopf)提出,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次氯酸鹽在堿性條件下與氨氮反應生成氯胺,氯胺進一步與酚類化合物(如水楊酸)反應生成靛酚藍染料,通過比色法測定其吸光度,從而定量分析氨氮濃度。

方法原理與步驟

  1. 堿性次氯酸鹽反應

    在堿性環境中(pH ≈ 12.5),次氯酸根離子(ClO⁻)與氨(NH₃)反應生成一氯胺(NH₂Cl): $$ ce{NH3 + ClO^- -> NH2Cl + OH^-} $$

  2. 靛酚藍顯色反應

    一氯胺與水楊酸(C₇H₆O₃)在亞硝基鐵氰化鈉催化下反應,生成靛酚藍(C₁₂H₁₁NO₂),溶液呈藍色: $$ ce{NH2Cl + C7H6O3 ->[text{催化劑}] C12H11NO2 + text{其他産物}} $$

  3. 比色定量分析

    在波長約 655 nm 處測定靛酚藍的吸光度,通過标準曲線計算氨氮濃度。該方法靈敏度高,檢測限通常為 0.01–0.05 mg/L。

應用領域

方法優勢與局限

權威參考文獻

  1. Schopf, K. et al. (1935). Zur kolorimetrischen Ammoniakbestimmung. Angewandte Chemie, 48(37): 617–620.
  2. 《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 286–289 頁(氨氮測定:次氯酸鹽分光光度法)。
  3. Greenberg, A.E. et al. (1992). 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18th ed. APHA, pp. 4–70.

該方法至今仍被國際标準(如 ISO 7150-1)和各國環保規範采納,是環境與生化實驗室的經典分析技術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朔普次氯酸鹽法”這一術語可能存在表述或翻譯誤差,當前公開文獻中未直接提及該名稱。推測您可能指的是水楊酸-次氯酸鹽法,即一種改進的次氯酸鹽法,用于測定海水中的微量氨。以下是相關解析:

  1. 基本原理
    該方法利用次氯酸鹽(如NaClO)與水楊酸在堿性條件下與氨反應,生成藍色靛酚化合物,通過比色法測定吸光度,從而定量氨含量。其靈敏度高,適用于海水等低濃度氨環境。

  2. 技術改進
    傳統次氯酸鹽法使用苯酚,但1980年由C.F.鮑爾(C.F. Bauer)改進為水楊酸替代苯酚,解決了苯酚毒性問題,同時保持相同靈敏度。

  3. 應用領域
    主要用于海洋環境監測,尤其是海水養殖業,因氨對海洋生物有毒性,需精确檢測低濃度氨(如0.01-1 mg/L範圍)。

提示:若“朔普”為某位研究者或機構名稱,建議核實原文或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确認方法細節。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