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instantaneous communication
瞬時通信(Instantaneous Communication)指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實現近乎零延遲的實時交互技術,其核心特征包括超低時延、高可靠性和同步性。在漢英詞典中,該術語常被譯為"instantaneous communication"或"real-time communication",強調信息傳遞的即時性與無縫銜接特征。
從技術原理分析,瞬時通信依賴高效的協議設計(如WebRTC)和網絡優化技術(如邊緣計算),确保端到端傳輸時延低于人類感知阈值(通常小于100毫秒)。中國通信标準化協會發布的《實時通信系統技術要求》将其定義為"端到端時延≤50ms的雙向數據傳輸"(CCSA TR-2023)。
典型應用場景涵蓋金融高頻交易(時延要求<1ms)、工業物聯網(3GPP标準uRLLC時延<1ms)和遠程醫療(時延敏感度<20ms)。根據IEEE通信期刊研究,5G網絡已将空口時延壓縮至1ms量級,為瞬時通信提供底層支撐。
關于“瞬時通信”的解釋,可能存在術語混淆。更常見的專業表述是即時通信(Instant Messaging, IM),而“瞬時通信”可能與前沿技術概念相關。以下是綜合解釋:
即時通信是一種通過互聯網實現實時信息交互的技術,支持兩人或多人之間即時傳遞文字、文件、語音、視頻等數據。其核心特點是線上狀态感知(如顯示用戶是否線上)和實時響應能力。
技術基礎
關鍵特性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瞬間通訊”基于量子糾纏原理,理論上可實現超距信息傳輸,并通過中繼技術擴大覆蓋範圍。但此類技術仍處于實驗階段,尚未大規模應用。
“瞬時通信”可能是對“即時通信”的誤寫或對前沿技術的描述。當前主流應用仍以即時通信為主,而量子通信等技術尚未普及。建議優先參考權威來源(如、7)獲取标準定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