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閘(shuǐzhá)是水利工程中用于調控水位、控制水流方向及流量的關鍵設施,其英文對應詞為"sluice"或"water gate"。根據《英漢水利工程詞典》定義,該結構主要由閘門、閘室、啟閉機三部分組成,通過機械裝置實現水位的階段性控制,在防洪排澇、航運調度和農田灌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水利工程協會的行業标準文件指出,現代水閘可分為節制閘、分洪閘、排水閘和擋潮閘四大類,其中節制閘(regulating sluice)通過閘門開合度調節下洩水量,分洪閘(flood diversion sluice)則用于将超額洪水導向指定區域。北京水利設計研究院的工程案例顯示,典型水閘設計需符合Q=μA√(2gH)公式,其中μ為流量系數,A為過水斷面面積,H為作用水頭。
水閘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水工建築物,其定義、功能及分類可綜合如下:
水閘是修建在河道、渠道、水庫或湖泊岸邊的低水頭擋水洩水建築物,通過閘門啟閉實現水位調節和流量控制。關閉時可攔洪、擋潮、蓄水;開啟時可洩洪、排澇或向下遊供水。
水閘主要由三部分構成:
類型 | 主要功能 |
---|---|
節制閘 | 調節上遊水位,控制下洩流量(如攔河閘) |
進水閘 | 控制引水流量(常見于灌溉渠首) |
分洪閘 | 将超額洪水引入分洪區 |
排水閘 | 排澇防倒灌(多設于江河沿岸) |
擋潮閘 | 防止海水倒灌(濱海地區特有) |
與船閘的區别:水閘主要用于水流控制,而船閘專為船舶通過水位落差設計。曆史記載顯示,中國早在公元前598年已有水閘應用。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工程案例,可查閱水利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