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底電纜(submarine cable)指專門設計用于水下環境傳輸電能或通信信號的絕緣導線系統,通常由導體、絕緣層、屏蔽層、铠裝防護層及外護套構成。該設備需承受海水腐蝕、水壓沖擊、洋流摩擦及海洋生物幹擾,其制造标準需符合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60228(導體規格)和IEC 60840(高壓測試)規範。
在電力工程領域,水底電纜采用交聯聚乙烯(XLPE)絕緣材料實現35kV-500kV電壓等級傳輸,其铠裝層多使用鍍鋅鋼絲抗拉伸,典型應用包括海上風電并網和跨海電網互聯。通信領域則使用光纖複合結構,依據ITU-T G.652/G.655标準進行光信號傳輸,全球97%的國際數據通過此類電纜傳輸。
英國工程師Isambard Brunel于1850年鋪設首條英法電報電纜,現代最長的跨太平洋FASTER電纜系統長達11,629公裡,包含6對光纖對,每對傳輸容量60Tbps。中國自主研發的500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已通過4000米水深測試,技術參數達到IEC 62067标準要求。
水底電纜是指敷設于江河、湖泊或海底的電力或通信電纜,用于跨水域傳輸電能或信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水底電纜是一種特殊設計的絕緣導線,外層包裹保護材料,專為水下環境設計。它主要用于連接大陸與島嶼、跨海域電網或國際通信網絡。
結構特性
電力傳輸
通信傳輸
其他領域
電力電纜
主要用于高壓直流輸電,滿足大容量電能輸送需求,如海上風電項目。
通信電纜
以光纖為主,用于國際間信號傳輸,保密性高。
水底電纜需適應複雜水文環境,因此在铠裝強度、防水性能、抗拉設計等方面要求更高,且敷設和維護難度更大。
若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曆史發展,可參考來源、4、5、10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