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didermoma
both; double; even; twin; two; twofold
【化】 dyad
【醫】 amb-; ambi-; ambo-; bi-; bis-; di-; diplo-; par
embryo
【醫】 blasto-; embryo; embryon; germ
leaf; foliage; frondage; part of a historical period
【醫】 foil; Fol.; folia; folium; frond; leaf; lobe; lobi; lobus; petalo-
phyllo-
雙胚葉(bilateral germ layer)是胚胎學中的專業術語,指胚胎發育早期形成的兩個原始細胞層結構,即外胚層(ectoderm)和内胚層(endoderm)。這一結構特征主要存在于低等動物(如腔腸動物)的胚胎發育過程中,是生物進化中三胚層結構(外胚層、中胚層、内胚層)形成前的過渡階段。
胚胎學定義
雙胚葉胚胎僅分化出外胚層和内胚層,缺乏中胚層。外胚層發育為表皮、神經系統等;内胚層形成消化管上皮及附屬腺體。例如,水螅等腔腸動物的胚胎即屬于典型的雙胚葉結構。
與三胚葉的對比
高等動物(從扁形動物起)具備三胚葉結構,中胚層的出現使得肌肉、骨骼、循環系統等複雜器官得以發育。雙胚葉結構代表了更原始的胚胎組織形式,常見于輻射對稱的無脊椎動物。
漢英詞典對應
中文“雙胚葉”在英文中對應“diploblastic”,源自希臘語“diplo-”(雙)和“blastos”(胚層)。權威詞典如《英漢醫學詞典》将其定義為“具有兩個胚層的”,強調其胚胎學特性。
雙胚葉模型在進化發育生物學(Evo-Devo)研究中至關重要,例如通過研究水螅的胚胎發育,可追溯中胚層形成的遺傳調控機制,為理解多細胞動物演化提供線索。
來源:
“雙胚葉”這一表述在生物學常規術語中并不存在,可能是對“雙胚層”的誤寫或翻譯偏差。以下是對相關概念的解釋:
雙胚層(Diploblastic)
指胚胎發育過程中僅形成兩個原始胚層的生物,如腔腸動物(水母、珊瑚等)。這兩個胚層是:
三胚層(Triploblastic)對比
更高等的動物(如人類)會發育出第三個胚層——中胚層,用于形成肌肉、骨骼等複雜結構。
可能混淆的術語
若您的問題涉及特定領域(如醫學文獻或地方性術語),建議補充更多上下文以便提供更精準的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