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衰減”指信號、能量、強度等隨時間或距離逐漸減弱的現象,其核心概念涵蓋物理過程的遞減規律與自然衰變特性。以下是具體解析:
衰減(Attenuation)
指物理量(如光、聲、電流)在傳播過程中因介質吸收、散射或擴散導緻的能量/振幅逐步減弱。例如:
“信號在光纖中傳輸時會發生衰減,需中繼器放大。”
(Signal attenuation in optical fibers requires amplifiers for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數學表達為指數衰減模型:
$$ A(t) = A_0 e^{-alpha t} $$
其中 $A_0$ 為初始振幅,$alpha$ 為衰減系數,$t$ 為時間或距離。
來源:《牛津物理學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Physics),ISBN 9780199233991,第6版。
電子工程
電路信號因電阻、電容損耗而強度降低,如射頻電纜中的功率衰減(power attenuation)。
來源:IEEE标準術語庫(IEEE Standard Glossary of Terms)。
聲學領域
聲波在空氣中傳播時因摩擦和熱傳導導緻的聲壓級下降,例如噪聲衰減材料的設計。
來源:《聲學手冊》(Handbook of Acoustics),Springer出版。
核物理學
放射性物質粒子數隨時間的指數減少,如鈾-238的衰變(decay)。
來源: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術語庫。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第二版)明确将“衰減”譯為:
“attenuation; decay; weakening”,并标注其適用于物理、工程及生物學語境。
交叉參考:
“衰減”的本質是能量/強度的系統性遞減,其跨學科應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物理與工程領域需嚴格區分于“衰變”(decay)的核物理專用含義。
“衰減”是一個多領域通用的術語,核心含義是逐漸減弱或減少。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字面含義
指事物在強度、數量、功能等方面隨時間或距離的增加而減弱或減退。例如:
物理與通信領域
特指信號或能量在傳輸過程中因介質吸收、散射等原因逐漸減弱的現象。例如:
電子與通信技術
物理學與工程學
生物學
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領域(如通信衰減模型),可參考、4、5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