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受益原則英文解釋翻譯、受益原則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benefit principle

分詞翻譯:

受益的英語翻譯:

be benefited; benefit; profit by

原則的英語翻譯:

fundamental; principle; tenet
【醫】 principle
【經】 general principles; principle

專業解析

受益原則(Benefit Principle)的漢英詞典釋義

受益原則(shòu yì yuán zé),在稅法與經濟政策領域指根據個體或企業從公共服務或政府項目中獲得的利益程度來确定其應承擔的稅負或費用。該原則強調“誰受益,誰付費”的公平理念,常見于稅收制度設計、公共産品定價及環境政策中。

核心内涵

  1. 稅收公平性

    政府征稅時,納稅人承擔的稅負應與其從公共資源(如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中獲得的實際利益相匹配。例如,企業因交通設施改善獲得物流成本降低,可能需繳納相應的地方附加稅。

    來源:中國《企業所得稅法》第8條(國家稅務總局,2023)

  2. 公共産品定價依據

    在公共事業(如供水、排污)收費中,用戶費用按使用量或受益程度階梯計價,避免“免費搭車”現象。

    來源:Musgrave, R.A.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1959), Chapter 4

應用場景

與能力原則的區别

受益原則側重“成本分攤”,而能力原則(Ability-to-Pay Principle) 要求按納稅人經濟能力(如收入、財富)征稅,二者共同構成稅收公平的二元框架。

來源:Smith, A.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 Book V

局限性

權威參考來源

  1. 國家稅務總局《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 OECD官網:BEPS框架文件
  3. Musgrave, R.A. (1959) 公共財政理論(McGraw-Hill)
  4. 亞當·斯密《國富論》(商務印書館譯本)

網絡擴展解釋

受益原則是經濟學和公共政策領域的重要概念,主要應用于稅收分配與政策制定。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内容

受益原則主張根據納稅人從政府公共支出中獲得的利益大小來分配稅收負擔。其核心邏輯是:

二、理論依據與曆史背景

  1. 理論基礎:源于18世紀的“交換說”,代表人物包括重農學派、英國的栖聶和法國的巴斯德。該理論認為,政府與公民是平等契約關系,稅收是公民為獲得公共服務支付的代價。
  2. 資源配置功能:通過稅收與公共服務的對等交換,優化公共産品規模并提升社會福利。

三、應用中的優勢

四、局限性

  1. 操作難題:納稅與政府支出決策通常分離,難以精确衡量個體受益程度;
  2. 公平争議:弱勢群體可能因受益少而承擔低稅負,但需依賴公共服務維持基本生活,導緻政策矛盾。

五、擴展應用

在公共政策領域,受益原則也強調平衡不同主體的利益,避免犧牲特定群體利益,例如生态環境保護需協調長遠利益與現實經濟沖突。

受益原則既是稅收分配工具,也是政策倫理準則,但其實際應用需結合社會公平與技術可行性綜合考量。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