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galmatolite; pyrophyllite
中文術語:壽山石
英文翻譯:Shoushan Stone / Agalmatolite (礦物學名)
拼音:Shòushān Shí
壽山石是中國特有的珍貴葉蠟石(Pyrophyllite)類礦物,因産于福建省福州市壽山鄉而得名。其質地溫潤細膩,色彩豐富(常見黃、白、紅、褐等),硬度適中(莫氏硬度2–3),是印章雕刻和工藝品的頂級材料。
礦物學特征:
"Shoushan Stone, renowned for its carving suitability, symbolizes traditional Chinese seal culture." (Journal of Asian Art & Archaeology, Vol.12)
"Tianhuang Stone":特指壽山石中的極品田黃,國際拍賣行标注為 Imperial Yellow Shoushan Stone(來源:蘇富比拍賣年鑒)。
壽山石是中國傳統印章石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價值和獨特的礦物特性。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壽山石是産自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及周邊行政區域(包括宦溪鎮、壽山鄉、連江縣小滄畲族鄉等)的天然多晶質寶玉石。根據《福建省地方标準地理産品标志·壽山石》,其核心判定需滿足地理标志保護範圍、特定化學成分(SiO₂、Al₂O₃、Fe₂O₃等)及礦物組成(高嶺石族、葉蠟石或伊利石)三大條件。
物理特性
質地細膩溫潤,摩氏硬度2.2-3.1,密度2.5-2.9g/cm³,折射率1.53-1.61。顔色豐富,涵蓋黃、紅、白、黑、紫等,部分帶有獨特紋理(如田黃石的“蘿蔔紋”)。
傳統分類
現代分類
按礦物成分可分為地開石型、葉蠟石-地開石型等;按地方标準則分為田黃石類、高山石類、芙蓉石類、汶洋石類四大類。
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壽山石自南朝起開采,已有1500餘年曆史。2003年成為“國石”候選石,其雕刻品兼具藝術性與收藏價值。成語中常以“壽山石”比喻品德高尚之人。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福建省地方标準DB35/T 419—2012或地質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