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成份英文解釋翻譯、石油的成份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建】 composition of petroleum
分詞翻譯:
石油的英語翻譯:
oil; petroleum
【化】 petroleum
【醫】 coal oil; kerosene oil; mineral glycerin; petroleum; rock oil
【經】 crude oil; petrol; petroleum
成份的英語翻譯:
【醫】 element; reconstituent
專業解析
石油的成份(英文:Composition of Petroleum)指構成石油的各類化學物質及其比例關系。作為複雜的烴類混合物,其詳細含義可從漢英詞典角度拆解為以下核心要素:
一、中文術語解析
"石油"
指天然存在于地下的黏稠液态烴類混合物,包含原油及未經加工的天然油氣資源。
"成份"
即組成物質的化學成分,涵蓋元素構成、化合物類别及相對含量。
二、英文對應詞義
Composition of Petroleum
指石油中各類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組成,主要包括:
- 烴類(Hydrocarbons):占比50%-98%
- 烷烴(Alkanes):通式 $ce{CnH{2n+2}}$,如甲烷($ce{CH4}$)、正十六烷($ce{C16H34}$)
- 環烷烴(Cycloalkanes):如環己烷($ce{C6H12}$)
- 芳香烴(Aromatics):如苯($ce{C6H6}$)、萘($ce{C10H8}$)
- 非烴類(Non-hydrocarbons):
- 含硫化合物(如硫醇、噻吩)
- 含氮化合物(如吡啶、喹啉)
- 含氧化合物(如酚類、脂肪酸)
- 微量金屬(鎳、釩等)
三、權威定義與分類依據
根據石油工業标準(參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石油化學組成分析指南》),石油組分按沸點範圍分為:
- 輕質餾分(<200°C):汽油組分(C5-C10烴)
- 中質餾分(200–350°C):柴油、煤油組分(C11-C20烴)
- 重質餾分(>350°C):潤滑油、瀝青組分(>C20烴)
數據來源:
-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原油組成與性質分析方法》(SY/T 5119-2022)
-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烴類命名規則》
四、科學意義與應用
石油成分的差異直接影響其加工方式:
- 高烷烴含量原油適宜生産汽油(如大慶原油)
- 高芳香烴原油適合生産化工原料(如勝利原油)
- 含硫量>0.5%需脫硫處理以滿足環保标準
結論:石油的成份是決定其物理性質、加工工藝及經濟價值的核心因素,需通過色譜、質譜等分析技術精确測定。
網絡擴展解釋
石油的成份可以從化學組成、元素構成及物理特性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化學組成
石油是多種碳氫化合物(烴類)的混合物,主要包括:
- 烷烴:直鍊或支鍊結構的飽和烴,是石油中最基礎的成分。
- 環烷烴:含環狀結構的飽和烴,如烷基環戊烷、環己烷等。
- 芳香烴:含苯環結構的不飽和烴,如烷基苯類化合物。
- 非烴類有機物:含硫、氮、氧的衍生物(如硫醇、吡啶等),約占石油總量的10%-15%,對加工和油品質量有顯著影響。
二、元素構成
- 主要元素:碳(83%-87%)和氫(11%-14%),合計占比超95%。
- 次要元素: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以及微量金屬(鎳、釩、鐵等)。
- 無機雜質:水、氯化物(如NaCl)、硫酸鹽等,需在加工中去除。
三、物理特性
- 外觀:粘稠液體,顔色多樣(透明、金黃、墨綠、褐紅至黑色),與膠質、瀝青質含量相關。
- 密度:一般小于水,沸點範圍寬(常溫至800℃以上)。
- 分餾産物:通過蒸餾可分離出液化氣(C2-C4)、汽油(C4-C12)、柴油(C10-C22)等。
補充說明
石油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主要由古代生物經地質作用形成,其成分因産地差異顯著。非烴類物質雖少,但需通過精煉處理以提高油品質量。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