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坦尼烏斯氏實驗英文解釋翻譯、施坦尼烏斯氏實驗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Stannius experiment
分詞翻譯:
施的英語翻譯:
apply; bestow; carry out; execute; grant; use
【醫】 apply
坦的英語翻譯:
calm; candid; smooth
尼的英語翻譯:
Buddhist nun; priestess
烏的英語翻譯:
black; crow; dark
斯的英語翻譯:
this
【化】 geepound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實驗的英語翻譯:
experiment; experimentation; test
【化】 experiment; experimentation
【醫】 experiment
專業解析
施坦尼烏斯氏實驗(Stannius Experiment),在生物學和生理學領域,特指由德國生理學家赫爾曼·弗裡德裡希·施坦尼烏斯(Hermann Friedrich Stannius)于19世紀中葉設計并進行的經典生理學實驗。該實驗主要用于研究心髒的起搏傳導系統,特别是在兩栖類動物(如青蛙)心髒上,揭示了心髒不同部位在控制節律性收縮中的作用機制。
實驗内容與目的
- 核心操作:實驗的關鍵步驟是在離體的青蛙心髒上進行特定的結紮(ligation)。通常在心髒的靜脈窦(Sinus Venosus)與心房(Atrium)之間(稱為第一結紮),以及心房與心室(Ventricle)之間(稱為第二結紮)進行結紮。
- 觀察現象:
- 第一結紮後:靜脈窦(心髒的原始起搏點)仍能以其固有節律搏動,但心房和心室會停止收縮。稍後,心房可能恢複較慢的自主收縮。
- 第二結紮後:心房(或心房和靜脈窦)以其節律收縮,而心室停止收縮。之後,心室也可能恢複其自身更慢的節律性收縮。
- 揭示原理:該實驗直觀地證明了:
- 心髒的搏動起源于靜脈窦,它是心髒的正常起搏點(pacemaker)。
- 心髒不同部位(靜脈窦、心房、心室)具有遞減的自律性(autorhythmicity)。靜脈窦的自律性最高,控制整個心髒的節律;結紮阻斷興奮傳導後,自律性較低的下級部位(心房、心室)能顯現其固有的、較慢的自主節律。
- 心髒的興奮傳導具有順序性,從靜脈窦傳到心房,再傳到心室。
漢英詞典角度釋義
- 施坦尼烏斯氏實驗 (Shī tǎn ní wū sī shì shí yàn):一個經典的生理學實驗,通過在青蛙心髒的特定部位(靜脈窦與心房間、心房與心室間)進行結紮,來研究心髒起搏點的位置、不同部位的自律性差異以及興奮傳導的順序。該實驗證明了靜脈窦是主要的起搏點,且心髒各部位具有内在的自律性梯度。
- Stannius Experiment:A classical physiological experiment involving ligatures placed between specific regions (e.g., sinus venosus and atrium, atrium and ventricle) of an isolated frog heart. It demonstrates the location of the primary pacemaker (sinus venosus), the hierarchy of autorhythmicity in different heart chambers, and the sequential conduction of excitation.
意義與影響
施坦尼烏斯氏實驗是心髒電生理學發展史上的裡程碑之一。它:
- 為理解心髒自動節律性的産生和傳導提供了直接的實驗證據。
- 奠定了後續研究心髒起搏傳導系統的基礎。
- 是生理學教學中闡釋心肌自律性和傳導性的經典範例。
權威性說明
施坦尼烏斯氏實驗是生理學教科書和學術文獻中廣泛記載和引用的經典實驗。其描述和原理可在标準的生理學教材、組織學教材以及介紹心髒電生理學曆史的學術資源中找到。
來源參考:
- 經典生理學教科書:如《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或《Berne & Levy Physiology》在介紹心髒電生理章節時,常會提及此實驗的曆史意義和原理。
- 組織學/解剖學參考書:在描述心髒傳導系統結構時,可能會聯繫到施坦尼烏斯的實驗發現。
- 學術數據庫/百科:如PubMed Central (PMC) 或Britannica 中關于 "Stannius ligature" 或 "Heart conduction system history" 的相關條目或綜述文章會提及此實驗。例如,可在PMC搜索相關曆史綜述(請注意,直接鍊接特定曆史實驗的詳細頁面可能較少,但其原理是公認知識)。
- 專業學會資源:生理學或心血管研究相關的專業學會(如美國生理學會APS)的教育資源也可能涵蓋此經典實驗。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現有資料,"施坦尼烏斯氏實驗"(Stannius experiment)是一個醫學術語,其核心信息可歸納為兩點:
-
術語來源
該名稱源自德語人名"施坦尼烏斯"(Stannius)的音譯,屬于生物醫學領域對特定實驗現象的命名慣例。其英文直譯為"Stannius experiment"。
-
實驗背景推測
從命名規律判斷,該實驗可能與19世紀德國生物學家Hermann Friedrich Stannius的研究相關。他在神經生理學領域有重要貢獻,曾通過結紮蛙心的實驗方法,首次證明了心髒搏動的神經調控機制(但具體是否為此實驗尚需更多文獻佐證)。
由于現有搜索結果僅提供術語翻譯而未涉及實驗細節,建議通過《生理學實驗史》《醫學術語詞典》等專業文獻進一步查詢具體實驗步驟和科學意義。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