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dipoceratous; lipoceratous
屍蠟(adipocere)是法醫學與病理學中的專業術語,指人體或動物屍體在潮濕、缺氧的特定環境中,皮下脂肪組織發生皂化反應形成的灰白色蠟狀物質。該現象常見于長期浸泡于水中或埋葬于濕潤土壤中的屍體,其形成需滿足以下條件:
$$
text{C}_3text{H}_5(text{OOCR})_3 + 3text{H}_2text{O} rightarrow text{C}_3text{H}_5(text{OH})_3 + 3text{RCOOH}
$$
$$
2text{RCOOH} + text{Ca}^{2+} rightarrow (text{RCOO})_2text{Ca} + 2text{H}^+
$$
漢英詞典中,“屍蠟”對應的英文術語為“adipocere”,詞源為拉丁語“adeps”(脂肪)與“cera”(蠟)。該詞條收錄于《牛津法醫學詞典》及《麥格勞-希爾法醫科學百科全書》,定義強調其“防腐特性與法醫學應用”。
注:參考文獻來源包括《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Forensic Taphonomy: The Postmortem Fate of Human Remains》(CRC Press)等學術出版物。
屍蠟是一種特殊的屍體保存現象,常見于特定環境下的屍體保存。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屍蠟指屍體在潮濕、缺氧環境(如水中或濕潤土壤)中,皮下脂肪通過化學作用形成的蠟狀物質。其外觀呈灰白色或黃褐色,質地油膩脆弱,具有可燃性,燃燒時發出黃色火焰。
脂肪組織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後,脂肪酸與蛋白質分解産生的氨結合成脂肪酸铵,再與水中的鈣、鎂離子反應,最終形成不溶于水的脂肪酸鈣/鎂鹽類物質。
注:該現象屬于保存型屍體範疇,與常規腐敗過程不同,在法醫鑒定中具有特殊研究價值。更多專業細節可參考法醫學文獻或權威百科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