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觸後染色質紐英文解釋翻譯、突觸後染色質紐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uxospireme
分詞翻譯:
突觸的英語翻譯:
【醫】 synapse; synapsis; synaptic junction
後的英語翻譯: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染色質紐的英語翻譯:
【醫】 knauel stage; roset; rosette; skein; spirem; spireme
專業解析
"突觸後染色質紐"(Postsynaptic Chromatin Knot)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神經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交叉術語,用于描述神經元突觸後區域細胞核内染色質的特定三維結構形态。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
結構定位與功能背景:
- 突觸後 (Postsynaptic):指神經元接收神經遞質信號的區域,通常位于樹突棘(dendritic spine)上。突觸後神經元的活動(如鈣離子内流)可觸發信號向細胞核傳遞,影響基因表達。
- 染色質紐 (Chromatin Knot):指染色質(DNA纏繞組蛋白形成的複合物)在細胞核内高度濃縮、盤繞形成的特定三維結構節點或團塊。這種結構通常與基因轉錄的抑制狀态相關(異染色質區域),但也可能是動态調控單元。
-
綜合定義:
"突觸後染色質紐"特指在神經元接收到突觸前信號後,其細胞核内形成的、與突觸活動響應相關的特定染色質三維結構域。這種結構是突觸活動(如長時程增強LTP或長時程抑制LTD)引發核内基因表達程式改變的關鍵中間環節。它代表了突觸信號(外在刺激)與表觀遺傳重塑(内在基因調控)之間的物理連接點,其形态和組成的改變直接影響神經元可塑性相關基因(如即早基因、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轉錄活性,從而介導學習、記憶等高級腦功能。
權威來源參考:
- 染色質結構與神經元功能綜述:該文獻系統闡述了神經元中染色質三維構象(包括拓撲關聯結構域TADs、染色質紐等)的動态變化及其在神經元分化、突觸可塑性和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核心作用。來源: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DOI: 10.1038/s41583-019-0221-6)。
- 突觸到細胞核信號與染色質重塑:此研究詳細解析了突觸活動(如鈣信號)如何通過激酶級聯反應(如CaMK, MAPK)傳遞至細胞核,激活染色質修飾酶(如組蛋白乙酰轉移酶HATs、去乙酰化酶HDACs、甲基轉移酶),導緻特定染色質區域(如染色質紐)的結構和功能狀态發生改變,進而調控基因轉錄。來源: Neuron (DOI: 10.1016/j.neuron.2017.10.026)。
- 表觀遺傳與突觸可塑性機制:該論文聚焦于突觸活動誘導的表觀遺傳修飾(組蛋白修飾、DNA甲基化)及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組如何精确控制神經元基因表達網絡,并強調特定染色質結構域(如文中所述的功能性“紐”)在整合信號和維持持久性改變中的樞紐地位。來源: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DOI: 10.1146/annurev-neuro-072116-031347)。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突觸後染色質紐”這一術語,目前尚未有權威文獻或公開資料明确定義。但根據神經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的背景知識,可嘗試對其可能的含義進行推測:
-
術語拆分解析
- 突觸後:指神經元突觸結構中接收信號的細胞(通常是樹突或胞體),含神經遞質受體及相關信號傳導分子。
- 染色質紐:可能指染色質(DNA與蛋白質的複合體)在特定區域形成的濃縮或功能化結構,類似于“染色質環”或“染色質凝聚區”。
-
潛在生物學意義
該術語可能描述突觸後神經元中染色質的局部結構重組現象,與突觸可塑性(如長期記憶形成)相關。例如:外界刺激通過突觸傳遞觸發表觀遺傳修飾(如組蛋白乙酰化),導緻染色質結構改變,進而調控特定基因表達。
-
可能的争議或注意事項
- 該術語可能屬于非标準表述,建議結合上下文或查閱最新研究文獻确認。
- 若涉及具體實驗(如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相關研究),可能與三維基因組學在神經科學中的應用有關。
建議進一步核實來源,或關注領域内前沿研究(如《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期刊),以獲取更精準的信息。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