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ormeability factors
permeance; permeation
【醫】 dia-; permeation; trans-
【經】 via
factor; gene
【化】 factor
【醫】 factor
"透過性因子"(Permeability Factor)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中的核心概念,主要用于量化物質(如氣體、液體)穿透特定介質的能力。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英文表述為"permeability factor",其物理意義可分解為以下三個維度:
本征特性表征
透過性因子體現材料自身的滲透特性,計算公式常表示為:
$$
P = frac{Q cdot L}{A cdot t cdot Delta p}
$$
其中$Q$為滲透量,$L$為材料厚度,$A$為有效面積,$t$為時間,$Delta p$為壓力差(參考《材料科學手冊》第12版)。該參數在薄膜技術研發中具有決定性作用,例如水處理反滲透膜的性能評估。
跨學科應用場景
• 化工領域:用于計算反應器密封材料的介質滲透率(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技術報告)
• 生物醫學:評估人工腎髒透析膜對代謝廢物的篩選效率(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3年刊載研究)
• 微電子封裝:芯片封裝材料防潮性能的量化指标(《電子元件可靠性工程》第三章)
标準化測量體系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15105-1:2020)規定了氣體透過性因子的檢測方法,涉及恒溫恒壓條件下的精密測量系統。中國國标GB/T 1038-2000則針對塑料薄膜透氣性測試制定了詳細操作規範。
該參數與擴散系數存在本質區别:透過性因子包含溶解度參數,而擴散系數僅反映分子遷移速率(《物理化學原理》第7章)。在工程實踐中需結合具體工況選擇計算模型,如高分子材料常采用Arrhenius方程修正溫度影響。
根據現有資料,"透過性因子"是一個醫學生物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其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能夠改變生物膜或組織通透性的生物活性物質,英文對應"permeability factors"。在特定醫學語境下,如淋巴結相關研究中,會使用更精确的表述"lymph node permeability factors"。
二、生物學作用 這類因子通過調節細胞膜孔道蛋白、改變細胞間連接等方式,影響物質(如免疫細胞、蛋白質、藥物等)在組織間的滲透能力。例如在免疫反應中,某些細胞因子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進白細胞遷移。
三、應用領域 主要涉及:
需注意:該術語屬于專業領域詞彙,普通詞典收錄信息有限,建議通過醫學文獻數據庫獲取更詳盡的機制研究和最新應用進展。現有搜索結果中,海詞詞典提供了基礎翻譯,而淋巴結相關解釋來自專業詞彙對照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