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rocessus clinoideus
pigskin; saddle
【醫】 clino-; saddle; sella
dash forward; projecting; sticking out; sudden
【醫】 mucro; papillae; process; Processus; umbo
鞍突 (Ān Tū) 指人體顱底蝶骨體上鞍狀結構(蝶鞍,Sella Turcica)前緣的骨性突起。該結構在解剖學上具有定位意義,常作為神經外科和影像學的重要标志點。
詳細解釋與英譯:
解剖定位與形态
鞍突位于蝶鞍前壁的上緣,呈結節狀或嵴狀隆起,向前連接前床突(Anterior Clinoid Process),向後下延續為鞍結節(Tuberculum Sellae)。其形态變異較大,是蝶鞍前界的關鍵骨性标志 。
英文對應術語
在專業醫學文獻中,“鞍突”通常譯為"Sellar Spine" 或"Spina Sellae"(拉丁語)。該術語明确指向蝶鞍(Sella)區域的棘狀突起結構,與“鞍結節”(Tuberculum Sellae)、“前床突”(Anterior Clinoid Process)共同構成蝶鞍前部的複合體 。
功能與臨床意義
鞍突是顱底手術(如垂體瘤切除術)的重要解剖參考點,其位置關系影響視神經、頸内動脈等重要結構的暴露路徑。影像學(如MRI、CT)中清晰辨識鞍突有助于病變定位和手術規劃 。
權威參考來源:
“鞍突”是一個醫學術語,對應的英文為Processus clinoideus()。在解剖學中,它通常指蝶骨(顱骨的一部分)上的鞍狀結構周圍的小突起,例如前床突(anterior clinoid process)和後床突(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這些結構參與構成顱底的蝶鞍區域,對支撐腦垂體和周圍神經血管組織有重要作用。
由于搜索結果中僅明确提到該術語,建議進一步查閱醫學解剖學資料或專業文獻以獲取更詳細的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