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inflationist
通貨膨脹論者(Inflationist)是經濟學領域的重要概念,指主張通過適度通貨膨脹刺激經濟增長的理論支持者或政策倡導者。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英文“inflationist”,其核心觀點認為貨币供應量增加和物價溫和上漲能夠促進就業、降低實際債務負擔并推動經濟活動。
從理論框架來看,通貨膨脹論者的主張可追溯至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币通論》中提出,在經濟衰退期,適度通貨膨脹有助于打破“流動性陷阱”,促使企業增加投資和雇傭(Cambridg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2023版)。現代支持者常引用美聯儲的貨币政策框架,認為2%的通脹目标能維持經濟彈性(Federal Reserve Bulletin,2021年刊)。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2024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通貨膨脹論者與貨币學派的分歧集中在價格波動容忍度上。前者強調短期通脹對産能利用率的調節作用,後者則關注長期貨币中性理論(IMF Working Paper No.24/89)。這種理論分野在應對經濟危機時尤為明顯,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主要央行的量化寬松政策實踐。
通貨膨脹論者是指研究通貨膨脹成因并提出理論解釋的經濟學家群體,主要圍繞貨币與物價關系展開分析。以下是關鍵解讀:
貨币數量論者
以弗裡德曼(M. Friedman)為代表,強調通貨膨脹本質是貨币現象,認為「物價普遍上漲即為通貨膨脹」。其核心公式為:
$$
MV = PT
$$
其中M為貨币供給量,V為貨币流通速度,P為物價水平,T為商品交易總量。
需求拉動論者
主張總需求超過供給引發物價上漲,典型表現為「過多的貨币追逐過少的商品」。這類理論常被用于解釋經濟過熱期的通脹。
成本推動論者
關注生産成本上升對物價的傳導,包括工資上漲(工資-價格螺旋)和原材料漲價等因素。
各派均承認通貨膨脹表現為「貨币購買力持續下降」,但對策主張不同:
需注意,通貨膨脹論者的觀點常與具體經濟環境相關。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後,量化寬松政策引發的通脹争論就凸顯了不同學派的理論差異。
(注:相關理論可參考等權威來源的完整論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