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lock-in time
synchronism
【計】 geostationary; in-phase; in-sync; S; synchronization; synchronizing
synchrony
【化】 synchronism; synchronizing; timing
hour; time; when; while
【化】 time
【醫】 tempo-; time
【經】 time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同步時間”是一個複合技術術語,其核心含義指協調兩個或多個系統、設備或事件的時鐘,使其顯示或記錄相同時刻的過程或狀态。該術語廣泛應用于計算機科學、通信工程、物理學等領域,強調時間基準的統一性。以下是分層解釋:
"Network devices rely on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s like NTP to maintain clock consistency."
(網絡設備依賴NTP等時間同步協議保持時鐘一緻性。)
計算機與網絡
操作系統通過網絡時間協議(NTP) 或精确時間協議(PTP) 校準本地時鐘與标準時間源(如原子鐘)。例如Windows系統的"Internet時間設置"功能即實現時間同步。
應用場景:分布式系統日志對齊、金融交易時序保障。
通信工程
在5G/TD-LTE網絡中,基站間需保持μs級時間同步以避免信號幹擾。3GPP标準規定空口時間誤差需小于±1.5μs(TS 36.104 V17.4.0)。
物理學與計量學
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鐘同步問題涉及引力場對時間流速的影響,如GPS衛星需補償相對論效應實現地面站同步。
注:本解釋整合計算機科學、通信工程及物理學領域的權威定義,引用國際标準化組織技術文檔确保表述準确性。具體協議實現詳見各标準原文。
“同步時間”指通過協調不同系統或設備的本地時鐘,使它們在時間上保持一緻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同步時間源于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核心是消除多個獨立系統之間的時間差異。在分布式系統中,由于各模塊無法共享全局時鐘,需通過時間同步協議(如NTP)校準本地時間,确保事件順序一緻性。
技術應用場景
實現原理
采用主從式架構,主時鐘向從屬設備發送時間戳,通過計算網絡延遲補償時間差。公式可表示為:
$$
T{adjusted} = T{master} + frac{(T_2 - T_1) + (T_4 - T_3)}{2}
$$
其中$T_1$到$T_4$為網絡傳輸各階段時間戳。
典型誤差來源
目前最精确的铯原子鐘時間同步精度可達$10^{-16}$量級,廣泛應用于科研和國防領域。如需了解具體同步協議實現細節,可查閱IEEE 1588等标準文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