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blubbering
abstract; collect; draw; extract; pick-up
【計】 extract
【化】 abstraction; extract; extraction
【醫】 ext.; extract
blubber
【機】 blubber
"提取鲸脂"在漢英詞典中對應的英文術語為"blubber extraction",指從鲸類動物皮下組織獲取脂肪層的工業或生物處理過程。該術語涉及海洋生物學、傳統捕鲸工業及現代生物研究三個維度:
生物屬性 鲸脂(blubber)是鲸目動物特有的緻密脂肪層,厚度可達50厘米,具有保溫儲能功能。其化學組成包括甘油三酯(約80%)和少量脂溶性維生素,密度計算公式為:
$$ rho = frac{m}{V} $$
其中$rho$代表密度,$m$為質量,$V$為體積。
傳統工藝 工業化提取始于18世紀,需經過剝離、切塊、熔煉三步驟。挪威捕鲸博物館檔案顯示,單頭藍鲸可提取約20噸油脂,經分餾後轉化為機械潤滑油和化妝品基質。
現代應用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23年研究報告指出,鲸脂中的烷基甘油(alkylglycerols)具備抗炎特性,已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研發,提取精度需控制在±0.5μm的分子篩級别。
倫理規範 根據國際捕鲸委員會(IWC)1986年頒布的《全球捕鲸禁令》,商業性鲸脂提取現僅限日本、挪威、冰島等締約國的科研配額内實施,并需遵守CITES附錄Ⅰ物種貿易限制。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海洋項目部強調,非緻死性脂肪采樣技術已在15個國家應用,通過皮下活檢穿刺可獲取50-100g研究樣本,大幅降低生态影響。
“提取鲸脂”指從鲸魚體内獲取其脂肪組織的過程。鲸脂是鲸類動物皮下富含脂肪的厚層,具有多種工業和曆史用途。以下為詳細解釋:
鲸脂是鲸魚皮下儲存的脂肪層,主要成分為甘油和脂肪酸。其脂肪含量極高,例如一頭120噸的藍鲸可提取約40噸油脂。脂肪酸含量在2%-30%之間,質量隨脂肪密度增加而提升。
盡管鲸脂曾推動工業發展,但過度捕鲸導緻鲸類瀕危。目前國際社會普遍禁止商業捕鲸,相關提取活動受到嚴格限制。
如需進一步了解鲸脂的化學特性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生物學或工業史文獻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